弧菌數量增加 海產易受感染<br>水溫上升霍亂或提前爆發

弧菌數量增加 海產易受感染
水溫上升霍亂或提前爆發

【本報訊】本港由六月起發生四宗霍亂個案,患者全部與進食生的或未經煮熟海產有關,有微生物學者指,霍亂個案數目與氣溫及海水溫度有直接關係,海水溫度上升令霍亂弧菌數量增加,進食未熟海產容易中招。根據資料分析,本港每隔三至四年便會爆發一次霍亂感染高峯期,明年或有機會爆發;但有醫學界人士擔心,今年天氣炎熱令海水溫度上升,更可能提前爆發霍亂。 記者:梁洵瑜

據衞生署過去數十年霍亂個案數字顯示,本港在六十年代曾大規模爆發霍亂,六一年及六三年分別有七十七宗及一百一十五宗個案;其後至八十年代後期,如八六及八九年均有約三十宗個案;但以九四、九八及前年個案數目較多;今年至今則有四宗。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從本港過去二十年的霍亂個案、氣溫及海水溫度分析,證實每隔三至四年便會爆發一次霍亂感染高峯期,如在八六年、八九年、九四年、九八年及○一年。至於九三年雖有較多個案,但當中有一半由外地傳入。

高峯期四年一次
他續稱,大部份爆發霍亂的年份,本港當年的氣溫及海水溫度均較該年之前明顯上升,從天文台提供的海水溫度資料顯示,本港過去二十多年來每年平均水溫介乎攝氏二十二點三至二十三點六度,其中爆發霍亂的年份,除八六年外,全部水溫均超過二十三度。
黃世賢解釋,氣溫上升,水溫也上升,令海裏的浮游生物數量增加,黏附着浮游生物生存的霍亂弧菌數量亦隨之上升,海產進食帶菌的浮游生物,市民吃下生的或未經煮熟的海產後容易感染霍亂,出現腹瀉症狀。
他表示,難以估計今年霍亂個案會否上升,但本港上次爆發在前年,以三至四年一個爆發周期推算,或在明年再爆發。除了天氣及海水溫度的環境因素外,霍亂個案也受個人衞生及飲食習慣影響。

游泳不容易中招
但他強調,即使海水內霍亂弧菌增加,游泳時不慎喝下一口海水,市民也不用擔心因而染上霍亂,因為要進食數千萬粒計的霍亂弧菌才會染病,如只喝下一口海水,胃酸應具抑制作用,除非市民正服食胃酸抑制劑,以及若海產存放在室溫中,霍亂弧菌數量就會不斷增加,而進食未經煮熟的海產也容易感染。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預計,今年天氣炎熱,海水溫度相應提升,擔心霍亂及其他海水引致的傳染病會提前爆發,市民進食未煮熟的海產,容易感染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