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有線寬頻以不變應萬變

傳訊四圍炳:有線寬頻以不變應萬變

這邊廂,好一個王維基,無論搞業務還是搞公關,掌握的時機均屬一流。香港寬頻上周推出收費電視服務,嚴格來說只是小規模試推,覆蓋有限,但主席王維基的「擇日」卻算盡機關,在收費電視老大哥有線寬頻(1097)中期業績記者會前數小時作出宣布,好像借用記者的米高峯當刀,指着有線主席吳天海的喉嚨說:「你點回應?」

王維基擇日對着幹
那邊廂,好一個吳天海,知道自己多說等於為人家做勢。對着老記,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神閒氣定的說:「不變應萬變!」吳天海說有新經營者進場,帶旺市道,對收費電視市場更有利;又說主要的球賽和外國頻道內容供應商皆已續期,也預期有線電視下半年的ARPU不跌反升,潛台詞是──香港寬頻對其毫無威脅。
事實上,對有線來說,香港寬頻的小試牛刀,覆蓋面僅得兩區,內容上只算是土法煉鋼,暫時根本動搖不到過去10年在收費電視市場建立的江山。

內容改走小眾路線
電視業老手電視廣播(511)旗下的銀河衛視,加上財雄勢大的電訊盈科(008),才是有線的真正考驗。不過,銀衛延至明年才開台,電盈下月會作出公布,有線走着瞧,以「不變應萬變」也是良策。分析本地收費電視市場,以住戶總數217萬戶計算,有線佔了62.5萬戶,滲透率不足三成,市場空間仍然存在,況且營運商提供的內容有吸引力的話,不排除一戶選用兩家服務。

筆者較早前已經提出,香港收費電視市場的競爭,關鍵並不在於經營商數目多寡,而在於對客戶具吸引力的內容。筆者曾倡議收費電視商應開發針對特定客戶群,或屬於較小眾的中產趣味內容,若找到好的小眾內容,不失為吸納新客源(非有線用戶)的方法,亦間接令香港視像內容製作行業多一條出路。另外,筆者也建議設立公眾頻道。

手執刀仔挑戰巨人
結果,香港寬頻的內容服務明顯避重就輕,也是走較獨特的小眾路線,例如插花、戲曲和宗教等,新聞台也是以小本經營,種種皆在控制內容成本,顯示其策略是以小本投資測試市場反應;或者是希望與本身寬頻上網和固網服務配成套餐,以增強競爭力。有點意外的是,香港寬頻也設立一個所謂的公眾頻道,由公眾提供內容,但報道中並無透露詳情,未知內裏玄機。
無論如何,筆者認為香港寬頻在內容選取上另闢蹊徑,以刀仔鋸大樹策略挑戰巨人,進可攻退可守,做法可取。此外,電訊加收費電視套餐計劃價格的確十分具競爭力,不過電視服務不同於IDD或上網──電視台節目各有不同,但IDD或上網商提供的服務差別不大──要吸引收費電視觀眾轉台,要下不少工夫。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