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R.Preiss筆記:漠視宏觀數據後果嚴重

MichaelR.Preiss筆記:漠視宏觀數據後果嚴重

檢閱經濟報告,其實是進行投資買賣時一個非常重要、但卻經常備受忽略的環節。不少交易員只會把注意力放在圖表、技術分析和即市價格變化等方面,對其他客觀因素不屑一顧。他們並不關注任何在市場內出現的宏觀經濟消息和事件。

不錯,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可以成功在市場贏錢,但在買賣的過程中,這些人亦無可避免地會錯失一些賺大錢的機會,又或者是避不過在看錯市時嚴重損手的厄運。
金融市場是最容易反映即時電子訊息的優點和缺點。由於市場消息的流動和傳播範圍既快且廣,如何解讀這些訊息,或者更準確地說,如何預計市場的反應,便成為一大挑戰。在新聞報道中所出現的標題數字,很多時並沒有切實地傳遞新聞本身真正的含意。在解讀一些經濟指標時,記緊把全球金融市場放進「愛麗斯夢遊仙境」的虛幻世界裏,因為壞消息分分鐘會變成好消息,而好消息亦可能會被視為壞消息。

預測影響更重要
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必須可以準確捕捉消息的影響,而不是估計到消息的內容。不過在金融市場,數據的影響往往像人生般無常,並不會如表面那麼簡單。因而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買盤隨着利淡數據湧現、而隨着強勁數據而來卻是沉重沽壓的異常現象。事實上,華爾街有一條金科玉律,便是「在重要數據公布前,千萬不要坐大盤揸重貨」。背後的理念是捨難取易──先避過數據發表時所產生的劇烈波動,再捕捉隨後而至的穩定趨勢。
頂級的交易員和投資者,必然會對每一日、每一周、甚至每一個月有甚麼數據發表及其影響了然於胸,因為大部份經濟數據都是有規律地定時定刻發放。投資者應及早作好部署,決定究竟要買、要賣、還是作壁上觀?

看數據勿看表面
無論是就業數據、汽車銷售、新屋動工、耐用品定單,又或者是生產力、生產設備使用率、消費者信心等,其發布日子均有一定規律,這些數據往往可以在股市中興波作浪,投資者若捉錯用神,便隨時會陰溝翻船,付出沉重代價。市場專家和一般投資者的最大分別是,後者難以即時解釋自己所作的反應,前者則是有的放矢,運籌帷幄,彷彿一切已在計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