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放寬樓按利多於弊

投資縱橫:放寬樓按利多於弊

負資產戶突破10萬,這只是官方的數字,實際的數字應該更多。任志剛呼籲銀行小心處理,宜與客戶商討債務重組,以達兩利。聽來合理,實不像話。負資產與債務重組有何相關?負資產只涉及資產之價值,與還款能力無關,銀行為何因資產變負數而與客戶商討債務重組?縱使有人因資產變負數而不甘履行責任,就眼前所見,亦只是小數目,而且不涉及還款能力問題。要有效解決問題,便得先找出問題,問題的性質也搞錯,如何能有效解決?
金管局這樣偏差的想法並非偶然,現時的按揭保險計劃,亦犯上邏輯謬誤,筆者曾於數年前在本欄指出。銀行評估樓按申請,應以申請人的還款能力作依歸,若申請人能通過9成按揭的借款能力測試,為何要支付保險費予按揭證券公司呢?若他未能通過9成的供款能力測試,向按揭證券公司投保7成以外的兩成借款,又有何用呢?因為供款能力不足,遲早會被銀行收樓。故現時的9成按揭計劃,若壞帳率低,則代表供款人「被迫」支付不必要的保費;若壞帳率高,乃是必然而應該的結果。早前孫公開口叫金管局考慮放寬7成按揭上限,任總表示已有9成按揭保險計劃,故而拒絕,這是不合理的,因為現時的計劃出現邏輯矛盾。金管局堅持不放寬限制,會予人一種維護其「子公司」──按揭證券公司利益的印象。
以現時的經濟及樓市環境,社會的整體利益應先於按揭證券公司,放寬樓按限制對搞活二手樓市,幫助樓市復甦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金管局應調整現有政策,即使維持7成按揭限制的大原則,亦應讓銀行按個別客戶的還款能力,批出最高9成的按揭貸款。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