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恒指在創今年新高的同時,成交金額大增至161億,並連續多日維持於100億元以上,說明龐大的資金正從四方八面流入港股。
這些資金首先追捧今年表現最強的滙豐(005)和國企股,滙豐單在近一個多星期已急升近7%,對這重磅藍籌是十分少有的,亦反映買家是何等急於入貨。滙豐的15日線自7月中便一直上升,其間恒指10日線在7月底曾回落一個多星期,其他主要藍籌股的15日線亦於8月初受美股拖累而回落。滙豐的強勢不但穩住了恒指,並且再次帶領港股破關而上。
大量資金的流入,扭轉了其他藍籌股近期的弱勢,除中移動(941)外,主要恒指成份股的15日線已先後回升,新地(016)、太古A(019)更創今年的新高。與其說港股有甚麼利好的因素,倒不如看蜂擁的投資者如何為自己製造各種漂亮的藉口,忘卻負面的因素。
在龐大成交的支持下,港股短期還會熱鬧一段時間,照過往的經驗,恒指連升十日八日,一點也不為奇,通常直至期指淡友紛紛投降後,大市才會稍為回吐,這是港股期貨成交增大後的特色。
中移動上周繼續反覆回落,近一個月已下跌12%,但在整體良好氣氛下,相信始終會扭轉跌勢。長期而言,由於本地經濟的根本問題沒有解決,過去的競爭優勢失去後又未能找到出路,相信目前投資者追捧港股只是短暫的,恒指還會維持大上大落的本色,至於大型的長期升勢,恐難成大氣候。
杜指又再回升至接近今年的高位,其10日線已於上周開始回升,主要受Wal-Mart這些傳統藍籌股帶動,通用電氣的20日線亦由跌轉升。科技股上周反彈得不錯,納指全周回升3.5%,但暫時還未擺脫急升半年後的調整壓力,納指10日線仍在回落中。微軟還徘徊於近兩個月的低位,IBM、思科、戴爾、惠普康柏及AOL的20日線均在回落中,英特爾回升至接近全年高位,但暫時還未能突破。在美股調整壓力仍然存在的情況下,有機會拖慢港股的升勢。
(本欄逢周一刊出)
梁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