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機構要知道旗下產品能否討得消費者歡心,往往要依賴市場調查,但消費者品味最難以捕捉,為了更準確窺見消費者心事,大企業已向腦神經科學家求助,透過腦電波分析,找出人腦中哪個部份對廣告「硬銷」最易起反應,從而找到顧客的「購物掣」(buybutton)。
目前產品是否暢銷,完全是消費者主導,品牌公司只能透過問卷調查和焦點小組(focusgroup)等市場調查方法,探討消費者的品味和消費模式,但企業似乎不甘於被市場主導,希望透過腦電波研究,理出一個可向消費者硬銷的新方法。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和博彩公司Camelot,已僱用了腦神經科學家為他們進行嶄新的市場分析,並找來自願人士進行有關研究。
自願人士戴上裝有電極的帽後,研究員會播放電視廣告,透過腦部掃描器量度他們看到廣告時的腦部反應,目的是要找出人腦中的「購物掣」,以便公司將來推出的廣告,集中刺激這一部份來進行促銷。
除福特外,可口可樂、強生和Hallmark等大公司,也聘請了一名哈佛大學腦科專家,以便深入了解顧客的購買動機。AOL時代華納也同樣求助專家,利用類似技術找出觀眾對某些電影或程式情有獨鍾的原因。
雖然研究仍處初步階段,但喬治華盛頓大學組織行為學家貝利相信,在不久將來,公司會針對人腦活動而設計出產品和有關宣傳活動。
屆時,消費者每次到超級市場或汽車陳列室時,都會是一場場與商品公司廣告進行下意識搏鬥的心理交戰。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