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解民困措施 15萬人未領情<br>二億退稅無人攞

紓解民困措施 15萬人未領情
二億退稅無人攞

政府退稅派錢,但竟然有二億元「冇人攞」。稅務局於上月初已向一百多萬名納稅人寄出附上支票的退稅通知書,退回金額由一元至三千元不等。原本以為市民定必第一時間去兌現,但至今一個多月,有近一成的退款尚未被兌現。稅務專家說,可能有人認為款項太少不着急,甚至忘記了,又或外出公幹旅遊未回來;無論如何,「街上都聽唔到人講退稅」,政府想藉此刺激消費的效果顯然並不顯著。 記者:呂焯均、陸羽平、羅偉光

【本報訊】今年初「沙士」肆虐,港府為紓解民困,在四月底公布向全港薪俸稅納稅人實施退稅安排,上月十日稅局開始寄出退稅支票,共一百二十五萬名納稅人獲退回○一至○二年度的一半薪俸稅,上限為三千元。
稅務局署理局長譚權壯提醒市民,支票六個月後便會失效,納稅人日後要花一番手續,把舊支票交回稅局,然後申請重發支票。

支票有效期六個月
據稅務局資料顯示,今次退稅的總額高達二十一億元,其中獲退二千零一元至三千元的最多(見表),共有五十九萬張,稅款合共十七億二千二百萬元,佔退稅總額八成二。退稅一千零一元至二千元的納稅人有十四萬人,涉款二億零八百萬元。獲退稅一元至一千元的納稅人則有五十二萬,涉款為一億五千九百萬元。
譚權壯指出,截至本月十一日,超過八成八的納稅人已把退稅支票兌現,涉款達十九億元,即仍有二億元的退稅支票未兌現,當中約涉及十五萬名市民。譚權壯提醒納稅人,退稅支票是有期限的,由支票發出日期起計六個月內有效,若果支票逾期的話,納稅人需把支票正本交回稅務局,申請重新發出支票。

振興經濟目標未達
稅務局又呼籲百多萬名市民在收到退稅支票後立即兌現,並在本港消費,或捐贈給慈善團體,以期振興本港經濟。
不過,退稅措施顯然未能達到振興經濟的目的。稅務學會理事王銳強說,特區政府在四月時宣布退稅措施,到七月初才發支票,對於刺激消費或經濟,看不到顯著效果,反而稅務局用了幾個月去準備退稅工作,花了不少行政費。

他指出,自宣布落實中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及內地放寬香港自助遊後,市民的信心明顯好轉,「我最近過關,都見到多咗內地人嚟香港」。
王銳強又說,政府早於九八年曾作出類似的退稅安排,當時退稅款項更多,因為包括利得稅,退稅總額高達八十億元,但同樣不能達致振興經濟效果,因為市民可能有種心態,認為這些是意外之財,故會存入戶口、不用亂花。

急於出招效果欠佳
他認為兩次退稅,政府都只是急於出招,希望可緩和市民對經濟和前景的不愉快心情,但不能扭轉市民的信心。
若要刺激消費,他認為措施應帶針對性,例如針對「沙士」打擊下的重災區零售業和酒店業,向市民派消費券、酒店券,確保退稅款項流入市場。
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關焯照指出,在失業率高企及負資產數目創高峯陰影下,市民消費意欲不大,因此七月退稅後消費市道未見明顯改善,「最主要係市民對經濟前景未回復信心,所以收到退稅都會儲起筆錢,唔願消費。」
不過關焯照表示,隨着「沙士」疫潮過去,香港經濟走出谷底,下半年消費市道會明顯好轉,而飲食及零售業會最先受惠。

退稅有何用途--難刺激經濟
凌先生﹙推銷員﹚:「我部份退稅儲起咗,政府成日叫市民使錢刺激經濟,但我覺得好似塘水滾塘魚,淨係靠退稅無助經濟復甦。」

退稅有何用途--購買日用品
鄭小姐﹙文員﹚:「收咗幾百蚊退稅用嚟買日常用品,靠退稅刺激經濟都有少少幫助,我認為加煙酒稅先可以解決財赤。」

退稅有何用途--儲起一部份
雷小姐﹙空姐﹚:「我收到政府三千蚊退稅,儲起少少,我覺得政府咁做未必有助經濟,因為唔係個個都有稅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