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李顯能承認,本港部份有關披露股價敏感資料的法例,較英美等地嚴格。但他認為,各方人士有責任保證本地市場的公平廉潔,分析員應自行作出合理判斷。他又不認為,在執法及舉證方面會有很大困難,這是每個執法機構都要面對的問題,例如廉署。
證監於6月中公開譴責高盛亞洲的地產分析員丁竹筠,引起爭議,有市場人士認為有關規例不清晰。財經分析師學會昨日特別邀請李顯能及證監會法規執行部總監江宇行出席午餐會講解,不過未能盡釋與會人士疑慮。該學會會長麥勤創指出,有關法例其實早已存在,但內容是否有道理則見仁見智。他又認為,法例一直存在灰色地帶,以往有分析員都是走鋼線般測試底線。
江宇行則在會上列舉一些例子以顯示其執法尺度,「Dora在電梯內聽到一家上市公司財務總監向其主席滙報,公司上一季盈利出乎預期大跌,消息會在下周公布,出電梯後Dora即時致電其經紀,沽售該公司股份。」江氏指出,Dora雖間接獲得該內幕訊息,但其行為已違反內幕交易條例,不過在美國她則不算犯例。
有與會者提出,若基金經理知悉其客戶所持股份的內幕資訊而不能採取買賣行動,這與維護客戶利益立場可能相違背,江宇行回應稱:「我只能對你的情況表示同情。」
另外,證監會公布本年度首季的季度報告,4至6月間錄得虧損738萬元,較預算少七成,預計第2季赤字不會超過2190萬元。新成立的投資賠償基金則有4.03億元。報告指出,由於市場成交額較預測高,加上來自港交所(388)的雙重存檔費用,證監首季度收入增加2.76%至9346.7萬元,不過增加處理雙重存檔的人手亦令總開支增加2.97%至1.01億元。
證監會主席沈聯濤在報告指出,監管業界的重點將由經紀行伸展至資本市場部門、企業融資顧問、基金經理及投資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