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面對升值壓力,受影響最大的股票是工業股,大家都知道,香港的所謂工業股,其廠房多設在內地,生產成本以人民幣計算,一旦人民幣升值,他們的生產成本也就自然增加。實際上,不必等到人民幣升值,工業股應該已經面對壓力了,因為中國政府為了應付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已經開始減少出口退稅的優惠。
美國政府為甚麼要迫人民幣升值?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中國生產的商品價廉物美,打垮了美國生產的商品。為了提高美國商品的競爭力,得提高中國的生產成本,人民幣升值就是一種最佳的方法。
但是,如果中國政府能夠通過其他方法來增加中國生產商品的成本,就可以減低美國政府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要提高中國商品生產成本的最簡單方法就是減少稅務優惠,長期以來,中國政府為了鼓勵出口,凡生產商將商品出口,就可以享受一定的稅務優惠,其中最重要的是入口原料退稅。在中國生產一件商品,如果原料、半成品是入口的話,需要繳交入口稅,但如果這些入口原料經加工變成出口的商品,可以獲得退稅優惠。現在中國政府已經開始調整這些稅務優惠,一方面可以增加在中國生產商品的成本,以減低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另一方面也能為庫房增加收入,一箭雙雕。
現在,幾乎甚麼股都可以以自由行概念為藉口而大炒特炒,獨工業股沒有這個概念,還要面對因人民幣升值壓力所帶來的壓力。這就是香港,一個多變的城市,沙士肆虐期間,工業股成為抗災股,不少投資者低價賣掉酒店股、零售股,轉持工業股,才幾個月時間,整個局勢就反轉過來。
曾淵滄 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