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豚之死

白海豚之死

那條辛苦救回來的白海豚死了。
不知是因為香港的海港環境太惡劣還是香港的海洋動物專家經驗不足,擱淺或被困在香港海域的罕有海洋動物總是救不活的。不久前那條幼鯨固然落得人道毀滅的下場,上星期救回的白海豚也不過捱了幾天就死去了。也許,我們的海洋生物專家有需要多到外國觀摩一下人家怎樣挽救處於困境的海洋動物。
不過,本地的海洋專家經驗不足問題還不算最大。對在香港水域出沒或偶然會路過香港水域的鯨魚或海豚來說,最最危險的是那些只想一心起大橋或填海起高樓的人。就以那位主張興建港珠澳大橋最力的胡應湘先生為例,他就曾說過興建大橋對六千萬廣東省居民、六百萬香港居民都有益處,至於以那兒為家的白海豚不過幾十條,即使受工程影響也不重要。他更說,在建橋時那些海豚自然會游開,不會受到傷害;到工程完成後便可再次回到附近水域生活。
是的,對於一生以建橋起路工程為生的胡先生來說,移山填海是普通不過自然不過的事;至於山上、海中有些甚麼生物消失了,根本不是問題。可是他有沒有考慮過,自然生態破壞了、海洋生物消失了是永遠的破壞、永遠的滅絕,根本沒有彌補的機會。
試想想若不做好保育、不妥善保養白海豚的生活環境就貿然展開工程,胡亂打樁或翻挖海床;那麼,該處水域將會變得非常混濁及不穩定,再加上大量工程船穿梭往還,白海豚即使不被混濁的海水嗆死,也會給工程船的「車葉」或機器弄傷或弄死。恐怕大橋還未完工,那兒的中華白海豚已死得一乾二淨,到時候海洋公園的專家即使學到了甚麼拯救技術也派不上用場,因為再也不會有白海豚擱淺了。
【編按】林振強請假,九月一日復稿。

馬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