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搏擊:年輕人請主動出擊

民主搏擊:年輕人請主動出擊

香港民主發展網絡 張逸峰

上月的三個民主遊行集會中,除了有大量中產及專業人士參與外,當中更不乏大專生和中學生。這場本土民主運動,給學生們上了一堂寶貴的公民教育課,且令年輕人不再沉默,勇敢地站出來爭取民主。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爭取民主政制,年輕一代的力量絕對不容忽視。
事實上,現時大部份年輕人與年長一輩的香港人一樣,均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本來,年輕人的前景應該一片光明;然而,現在的年輕一輩即使擁有大學學位,仍可能面對失業困境。大學期終試完結、中學會考放榜和大學聯招結果公布後,一大批年輕人加入數以十萬計失業大軍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若有民主政制,當眼見如此的政府管治失效,又一直未能振興經濟時,用選票去更換政府實在最好不過。但是,如今本港的政制仍然不健全,即使大多數市民不希望董建華連任行政長官,他仍繼續在位,市民沒法用選票換走他。本來,年近退休年齡的人士若不幸面臨失業,大可依靠子女供養。不過,年輕一代亦同樣面對失業、失學困境,且年輕人失業率較整體的還要高一倍以上;連自己也養不起自己,怎能照顧和供養父母?

為香港民主作貢獻
「路是人走出來的。」其實,千禧代的年輕港人,面對前景暗淡,實在不是他們的錯,而是社會的錯,是特區政府一手做成的。年輕人在七月參與民主運動的熱誠,已充份證明香港仍然有生機、有希望,但絕不是依靠董建華為首的特區政府,而是靠年輕一代對民主政制的訴求和執着。
筆者相信,大批青年男女參加七月的數個民主示威,絕對不是受任何人或媒體誤導,而是他們對廿三條立法以至整個特區政府的施政表達強烈不滿的結果。亞洲各地區於九八年面對金融風暴,而本港的周邊地區經濟已漸漸復甦,但香港卻因為特區政府的管治無方,經濟情況遲遲未見有起色。本地生活指數依然高企,試問一般年輕人(尤以高學歷人士)怎能在只得月入四五千元或更低的狀況下生存?香港年輕一代充滿幹勁,面對如此困境,仍未發生連串暴力事件,已經要謝天謝地了。
年輕人是社會未來的主人翁,故此年長一輩應對年輕一代參與民主運動表示支持和鼓勵。爭取本地民主政制,以達至全面普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還有一段路要走。青年和學生盡其社會責任,推動民主,實在令人鼓舞。七一遊行、七九集會和七一三民主大會除了令很多中產及專業人士政治醒覺外,亦同時提高了年輕人的公民意識。既然今天特區政府的管治已進入前所未有的危機,與其依靠政府,倒不如靠人民力量。但願香港的年輕人在日後能夠主動出擊,聯同年長一輩,聯手為民主未來獻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