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負資產這個可怕的現象在九八年金融風暴開始出現後,大概沒有多少人想到這個問題會像附骨之蛆那樣揮之不去、會那樣長期困擾香港市民。更不幸的是,經過五年時間、經過五年來市民不斷供款以後,負資產問題不單沒有甚麼好轉,反而愈趨惡化,到今年第二季已突破十萬宗的空前紀錄;也就是說,有超過十萬個家庭正背負着負資產這個包袱。像這樣一個重大的社會及經濟問題,特區政府實在不能坐視、實在不能置之不理。
負資產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因為它把很多家庭多年來的積蓄蒸發得一乾二淨、把很多市民多年來辛勞累積的成果一筆勾銷,並且大大削弱了他們應付經濟逆境的能力。過去幾年不少家庭問題以至悲劇,都是由負資產包袱直接或間接造成的。
負資產是一個重大的經濟問題,因為它大大削弱了中小企業的再融資能力、大大減少了中小企業可動用的資金,並且令銀行的信貸質素惡化,削弱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過去幾年本地消費及投資市道持續不振,負資產這個大包袱實在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更令人擔憂的是,負資產問題已演變成一個不斷延續的惡性循環。由於不少業主長期供款也無法追上樓價的跌幅、也無法擺脫負資產的困局,他們當中可能有愈來愈多人感到灰心而放棄或索性讓銀行收回樓宇;而當銀行收回更多物業時,它們自然會在市場上盡快放售這些「銀主盤」,從而迫使樓價進一步下滑,令更多物業淪為負資產、令更多業主要背上負資產這個包袱。這樣下來,負資產的現象自然不斷惡化,而由負資產引發的社會及經濟問題也只會日趨嚴重。
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我們認為短期內銀行的態度非常重要。正如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先生昨天在他的文章中指出,銀行出售收回物業已成為樓市供應的主要源頭,並對樓價造成顯著的遏抑作用。若果銀行能盡量協助負資產業主重組貸款,讓他們能透過延長還款期或暫時只還利息等方法減輕負擔,熬過目前的難關;那將可減低銀行收回負資產物業的機會,也可以避免出現大量「銀主盤」壓垮樓市的問題。
當然,除了銀行以外,政府也要從控制土地供應方面入手,因為只有當樓宇供應過多的問題得到紓緩、只有當樓市供求失衡的情況得到解決,才有可能令樓市真正穩定下來,才有可能令樓價不再無止境的下跌。
(圖)負資產問題困擾香港不少家庭,情況愈趨惡化。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