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應否學投資,例如投資股市,主要視乎個別學生的經濟能力。如有足夠經濟能力的話,作適度的投資,為學習之用,亦無不可,但切忌借錢,又或者是使用有其他用途的金錢作為投資之用。
所謂「財不入急門」,如果所投資的金錢原本有其他用途,又或者是借回來的,很快便需要歸還,那麼在投資之時,賺錢的機會便大打折扣。例如學生向政府借入貸款,作為學費之用,但小部份學生會把錢用來投資於股市。這些原本用來作為大學生活費或學習費用的金錢,在畢業之後,是要本利歸還給政府的。此外,把金錢轉移用途,少不免會影響學生原本應有的生活質素,例如學生要多作兼職,才能填補所投資金額,作為大學生活之用,這樣在學習之時,便難免受到影響。
如果把有其他用途的金錢投資股市,究竟有何問題?問題在於投資的年期會有限制。
投資股市,有時要講求時機。當你有閒錢想入市時,未必是最佳時機。如果不在最佳時機入市,結果容易買貴股票。所以投資股市有如釣魚一樣,要有耐性,不要因想入市而入市,而應待值得投資之時才入市。
此外,舉凡投資,總不能百發百中,難免有看錯市的時候。而且股價會波動,有上有落。如果看中股票的前景,覺得長遠股價會上升,那麼何時入市,其重要性會相對降低。因為當股票進入上升軌之時,在哪一點買入股票都會賺錢,分別是賺多或賺少而已。
但假如那筆資金有其他用途,在投資股票之後,假若股價回落,股票要再整固之後才能有力再升。結果卻被迫要在低位套現,那麼就算長遠眼光準確,但有錢也賺不來,這就是「財不入急門」的道理。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