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兒童遭補習老師性侵犯,心理專家及關注兒童組織均表示,社會總有害群之馬,要預防子女免遭性侵犯,建議家長最重要教育小朋友保護自己,以及多與子女們溝通。
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雷張慎佳指出,幼童對自己的身體、在別人面前穿衣服等開始有所理解,補習老師在兒童心中取得一定的信任,倘若受害人知道補習老師所做的是錯,會令她們產生矛盾情緒,對成年人失去信心。
雷張慎佳認為,受害人的心理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日後當受害人的人生出現危機時,該些片段或會在她腦海再度浮現,故家長需悉心留意及有耐性地觀察受害人的成長。她表示,家長要先處理好自己情緒,繼而抱正面、積極及冷靜的態度,與受害人溝通,給予支持及諒解,幫助受害人度過艱難日子。
社會福利署總臨床心理學家劉家祖則指出,社會總有害群之馬,為防兒女在補習社遭性侵犯,家長除要留意補習社的師資、口碑等資料外,最重要是教育兒女保護自己,以及多與他們溝通,令兒女知道倘若遭侵犯,應向家長傾訴,才設法處理。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