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痛苦肯幫人 可當朋輩輔導員<br>病態賭徒子女抗逆力強

經歷痛苦肯幫人 可當朋輩輔導員
病態賭徒子女抗逆力強

【本報訊】一項研究發現,病態賭徒的子女,在成長期會出現憤怒、缺乏安全感,自卑感重及專注力低等負面情緒及行為反應,但對抗逆境的能力卻較強,而且性格獨立及有責任心。負責研究的團體呼籲,在賭博家庭成長的人士可考慮當朋輩輔導員,幫助仍在成長期的賭徒子女。
三十歲的阿John(假名),十歲開始發現父親好賭,曾多次遭人上門追債,自己的性格亦變得內向,但他卻表示沒有因此痛恨父親,並鼓勵父親戒賭。「覺得自己比其他人成熟啲,其實乜嘢問題都有解決方法。」
阿John的個案,是工福問題賭徒復康中心與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其中一個研究對象,此兩個機構本年七至八月進行了全港首項「賭徒成人子女身心健康研究」,透過個案訪談形式,訪問了十五名在病態賭徒家庭成長的成年子女。

成長期有負面情緒
研究發現,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均要面對因成人賭博而帶來的家庭糾紛及錢債問題,部份曾有被打經驗;他們亦需與長輩商討如何還債。
研究又指出,被訪者在成長期會出現容易受驚、自尊心低落及「覺得世界不公平」等負面情緒,但因為過去痛苦經歷,他們的抗逆力量一般較強;同時出現有責任心、喜歡幫助人、抗拒賭博、有節制用錢、敢於接受挑戰、性格獨立及能體諒別人困苦等八項正面影響。
港大行為健康教研中心總監陳麗雲表示,小部份病態賭徒的子女,長大後會成為第二代病態賭徒,但亦有不少兒童會因而變得成熟及「生性」。工福問題賭徒復康中心總監潘仁智呼籲賭徒配偶及其子女亦應主動尋求援助,中心熱線電話為:2748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