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勿為兼職荒廢學業

理財智慧:勿為兼職荒廢學業

如果把大學教育當成人力資本投資的話,那麼應否讀大學,便要視乎完成學位課程之後的出路,以及讀與不讀大學的結果──日後踏入社會工作所能賺取薪金的多寡。
絕大部份人都相信「書中自有黃金屋」,認為大學畢業後,薪酬應該較沒有學位的高。但是現時經濟環境差,大學畢業生的工資未必高於中七生很多,再加上現時大學學費動輒要數萬元一年,三年大學教育便要花上十多萬元,對於很多學生來說,學費確實很昂貴。
有些學生會向政府申請貸款,用來繳付學費及在學期間的生活費。但貸款始終是貸款,總有要償還的一天。如果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又或者所找到的工作薪酬微薄的話,那麼在還款之時,便會感到很吃力。
正因為失業率高企、經濟困難,現時一般大學生都不敢期望畢業之後能找到很高薪酬的好工,加上學費及生活費的問題,他們會擔心大學用去的金錢,能否回本?

不應本末倒置
正因為前景難料,有些大學生便會在求學期間盡量做兼職,例如做補習老師、教授鋼琴等。有些則會做銀行出納員、做推銷推廣的工作,特別是推廣一些「神奇」產品如紅外線枕頭、神奇床墊等。也有些人為了推廣這些產品,甚至要先自資一萬幾千購入產品,再把產品轉售。
大學生在學期間,如果能有理想的兼職,並無不妥。例如有些同學在課餘時間在銀行做兼職,結果在畢業之後,便獲銀行聘用。但是有些大學生的兼職數量驚人,甚至要「走堂」去做兼職,目的只是供給日常花費,結果導致學業轉差。這樣便有點本末倒置,有違入大學求學的目的。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