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七一遊行後,台灣的陳水扁在各種場合,都不顧事實地揶揄香港。前兩天,他又在一個黨務座談會上說,香港本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地方,但經中共六年統治,卻完全走樣,變質,「從有自由變成無自由」。
這當然不是事實。首先,香港本是一個有自由而無民主的地方,而不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地方;其次,回歸六年中共並未對香港實行直接的統治;其三,香港的董政權儘管不得人心,但香港仍然是一個有充份自由的地方,否則怎會容許五十萬人大遊行?
不久前,陳水扁接受《遠東經濟評論》專訪,他說,香港早已和大陸各省進行三通,但香港失業率則由一九九七年的百分之二,遽升至今年五月的百分之八點三,可見三通的結果,是把香港邊緣化,而不是讓它經濟起飛。
說香港的失業率是三通所造成,這當然也不是事實。因為香港與中國各省一百多年來都有三通,中共建國後三通更從未停過。失業率在九七年的百分之二,與現在的百分之八點三,跟三通與否實在無關。香港經濟的邊緣化不是三通的結果,而是在經濟全球化當中沒有找到自己發展的定位。
陳水扁的這些話,在香港人聽起來,第一就覺得所講的是脫離事實的胡謅;第二是他完全沒有考慮到香港不得不接受「一國兩制」並只能在這個框架之下找香港人的活路,與台灣完全有權不接受「一國兩制」,環境條件絕不相同;其三,他不是期望香港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之下,走上民主之路,而是希望「一國兩制」失敗,希望香港沉淪,由此可更讓他的「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論的議題,在台灣大選中贏得選票。
不過,儘管陳水扁關於香港的談話,香港人聽來不是味道,但對於不了解香港的台灣本土選民,這些話倒是十分中聽的。而且可激發台灣人的能夠獨立自立的驕傲。因此,在明年台灣大選中,連宋配原來是稍佔優勢的,卻由於香港這個因素,而使阿扁很有可能迎頭趕上。董伯在香港的管治,尤其是強推二十三條立法,無疑給阿扁送上大禮。
筆者一直認為,民主制度是自由、法治的保障。現在看來,民主、自由、法治,是現代社會的三個相互緊扣的環節。沒有長期營造出公民社會的言論自由,民主體制的建立是缺乏社會基礎的。法治不健全的社會,所實行的民主也不會是憲政民主,而只是一切以動員民眾為手段的民粹民主。民主可以保障社會的自由與法治,而有充份自由與法治的地方也有足夠的條件推進民主。目前的台灣,是稍欠法治的民粹民主,而目前的香港,則是正仰賴着原有的自由與法治去推進民主,儘管民主之路仍是「路漫漫其脩遠兮」,但憲政民主的目的是一定可以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