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天水圍五幢公屋出現不平均沉降,然後是沙田愉翠苑兩幢樓宇因短樁要拆卸,數月前青衣長青邨一道大廈鋼閘倒下壓傷男童。在房委會過去多年「價低者得」的投標制度下,公屋醜聞陸續有來。秀茂坪邨兩幢新建公屋懷疑採用了不合規格食水管,令到水管在數年間已嚴重銹蝕,一千五百戶居民過去兩年被迫飲用「鐵銹水」。房屋署已徵求法律意見,將對承建商採取行動。 記者:莫劍弦、羅偉光、徐岱靈
【本報訊】懷疑使用偷工減料食水管的秀茂坪邨秀康樓及秀樂樓,在九五年才落成,共有一千五百個單位,屬秀茂坪重建後的首批公屋,可是這批新建公屋入伙不足五年,部份單位已陸續出現食水變黃現象。但房署在居民多番投訴下,仍遲遲不肯正視問題,直至有立法會議員介入,才選擇性地只為作出投訴的居民更換水管。
有秀康樓及秀樂樓住戶憶述,早在二○○○年單位已開始出現食水變黃情況,有住戶向管理處及房署投訴,但有關方面一直採拖字訣,不肯即時處理,其間有住戶投訴家人經常出現肚瀉、腸胃炎等病症,懷疑與飲用「鐵銹水」有關。
直到今年初,由於「鐵銹水」情況愈來愈嚴重,部份住戶遂轉向立法會議員求助。有份協助住戶的議員李華明透露,曾先後約見房屋署助理署長黎業祥及房署總經理黃權衡,署方表示在拆除部份食水管檢驗後,發現水管內部出現嚴重銹蝕。
據李華明引述,房署承認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出現上述情況,懷疑與承建商採用了不合規格食水管有關,不過房署方面仍拒絕為全部一千五百戶更換水管,只答應處理四百個投訴住戶的個案。
房署發言人接受本報查詢時證實,至今接獲秀康樓及秀樂樓共四百戶食水變黃投訴,該署人員上門收集樣本化驗後,發現一百八十五戶水質樣本未符合理想,該署於七月初開始把鉛水管更換為銅水管工程,預計本星期可全部竣工。消息人士表示,食水變黃主因是水管內壁鍍鉛物料剝落,鐵水管受侵蝕生銹所致,但是否涉及偷工減料,則尚待調查。
發言人說,每戶換銅喉工程費用約二千多元,全數由房署以公帑支付。至於當年由哪個承建商負責安裝這兩幢樓宇的食水管,房署稱事隔已久,未能提供資料。有地區人士透露,除了秀康、秀樂樓外,差不多同期入伙的秀富、秀安及秀明樓也有相同情況。
李華明批評,事件顯示房委會過去以價低者得的投標制度,犧牲了公屋質素,而管理公司拖延超過一年才肯為住戶更換水管,明顯是因管理工作外判,管理公司要事事請示房署。他又批評房署善後工作欠佳,更換水管後,部份單位浴缸竟出現數吋外露喉管,房署卻以標準設計為由,拒絕跟進。
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立法會議員劉炳章指出,在正常情況下鉛水管壽命可達十多年,樓宇入伙僅六、七年便要更換水管是「非常唔正常」現象,他估計事件可能涉及偷工減料及監管疏忽,「承建商用邊一種水管都要經房署審批,而且要有樣板放喺地盤隨時抽查,咁快生銹要換,梗係建築過程有問題。」
房委會的價低者得投標準則,一直被指是導致公屋質素低劣原因,當年立法會調查公屋短樁事件時,曾公開一份九八年房委會建築小組的內部文件,指一間建築公司雖有五次不良紀錄,但因標價最低,仍獲房署推薦取得建屋合約。至○一年行政會議成員唐英年公布建造業檢討報告,建議房委會日後批出合約,需衡量公司往績及建屋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