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人行報告有深層意義

陸叔理財:人行報告有深層意義

上周初中國人民銀行公布03年第二季度的《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除了總結上半年國內經濟形勢外,還涉及經濟前瞻的內容,如貨幣供應、經濟冷熱和資本市場運作等。
值得高興的是,中國雖然經歷「沙士」一役,但也無礙其快速的經濟增長步伐,上半年GDP增長仍能成功「保八」。雖然如此,報告同時指出,中國正面對經濟過熱的問題,這可從貨幣供應不斷上升反映出來。
直至第二季末,中國的M2供應量較去年同期增長多出兩成,其增長速度較國內生產總值及消費物價指數的總和為高。當這現象出現的時候,正意味着經濟過熱問題開始浮現。其實背後道理也不難理解。近年國內經濟起飛,不論是商業投資或是房地產投資都急速增長,對貸款需求自然增加。而商業銀行有見及此,亦樂意放寬貸款業務,以迎合市場需要。但當物價及生產總值趕不上時,某程度已反映出過度投資。
好像今年年初至第二季之間,中央政府不時表示國內房地產已有過熱的現象,各大銀行亦開始收緊對有關項目發展的借貸,但若過份收緊,所帶來的打擊便難以估計。因此,報告指出,中央政府已需要着手如何將經濟降溫;但在降溫之餘,又不可影響正常的經濟增長。要做到這個效果,似乎暫時仍未有良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中央政府為了處理這個問題,往後日子可能會突然推出降溫的政策,令政策風險因而大大提高。
再者,報告還提出中央銀行要加快發展債券市場的步伐,當中包括增加債券供應及鼓勵發展企業債券市場,與此同時也希望加強二手債券市場的流動性。另外,報告又建議推動債券評級機制及改善其交收結算體系。

融資市場深度不足
報告之所以提出上述論點,除了回應近年中央政府積極地進行金融市場改革外,其實背後還有其深層意義。報告指出,上半年透過發債及證券市場融資的活動俱見下跌,除了因為年初國內整頓證券市場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外,最主要是很多大小發展項目都趨向向銀行直接借貸。這不但反映了貨幣上升的底裏原因,最重要的是顯示出國內的融資市場深度不足,企業集中向銀行進行融資,令整個銀行體系的風險大大提高。
當經濟正常運作的時候,銀行體系還可應付風險,但萬一經濟出現調整,最先受打擊的將會是大小企業,最終更會動搖整個銀行體系的根本,情況有如當年日本經濟崩潰一樣。因此,報告鼓勵加快債市發展,某程度上是希望將銀行體系貸款風險分散到其他的融資市場,而且只要債市能健康發展,對吸引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與國內投資市場,無疑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