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失誠信的布殊

喪失誠信的布殊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倫理及哲學系教授 PeterSinger

曾為布殊總統撰寫演講辭的佛拉姆,最近出版了一本大肆頌揚布殊的新書。他說他這位前上司「不屑政客習慣在小事上弄虛作假」,例如書中提到,布殊為下一天的電台演講作準備時,讀到演辭的第一句「今天我在加州──」,他立刻怒罵:「我不在加州嘛!」佛拉姆覺得他有點迂腐,但仍認為此事可以看出他的真性情,因此「國民可以確信布殊政府不會欺詐,也不會撒謊。」
現在看來,佛拉姆這話錯得不能再錯。
布殊也許天真地認為,他在華盛頓錄製電台廣播演說,而說自己在加州,那樣子說謊是錯的。但他卻毫不覺得,在伊拉克大殺傷力武器問題上,自己誤導了美國和全世界,犯下極嚴重的錯誤。現在大家都知道,白宮的開戰理據是建基於高度選擇性的報告;此外,布殊聲稱伊拉克曾企圖向非洲國家購買鈾元素,他和他的下屬都知道這項情報可能有問題,甚至完全失實。

講話誤導全世界
國家安全顧問賴斯和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回答記者提問,何以國情咨文仍保留有關鈾元素的情報時,都辯稱總統沒有撒謊。兩人的說法反映出他們跟布殊一樣,天真地只從字面上了解甚麼是說謊。
國情咨文的措辭是這樣的:「英國政府得悉,侯賽因最近尋求向非洲國家購入相當數量的鈾元素」。演辭原來只說侯賽因企圖向非洲國家購入鈾元素,但中情局反對這個提法,後來白宮幕僚向中情局建議,將字句改為英國政府指侯賽因「尋求」向非洲買鈾,成為最後的定稿。
這句話字面上完全正確,因為英國政府確實這樣說;但這句話有誤導成份,因為中情局已通知英國,這則情報並不可靠。賴斯和拉姆斯菲爾德的辯解,乃基於布殊只針對英國的報道。賴斯表示:「總統的說法是準確的,英國政府確實那樣說。」拉姆斯菲爾德則指布殊的講法「技術上準確」。
但事實上,即使純粹依照字面理解,布殊的說法也是不準確的。他並不是說,英國政府「報道」侯賽因企圖從非洲買鈾,而是說英國政府「得悉」(learned)此事。說某人得悉一些事,等於確認他得悉的事確實發生。試想想,要是英國政府說侯賽因熱衷和平,將為伊拉克帶來民主,布殊還會說英國「得悉」這件事嗎?
因此,為布殊開脫其演辭「技術上準確」,實在不堪一辯。但更嚴重的是,他的說話即使技術上準確,仍然是經過精心設計,旨在誤導全世界人士相信,伊拉克曾經企圖從非洲買鈾。布殊和他的幕僚有充份理由確信,這是失實的情報。

犯嚴重道德過失
在二○○○年的總統大選,很多選民是基於誠信的考慮而支持布殊,不選戈爾。認為「誠信」是選擇候選人重要因素的選民,有八成表示投了布殊一票。他們討厭克林頓,不但因為他與白宮見習生萊溫斯基有染,更因為他為此公然說謊。
克林頓隱瞞自己的性活動,證據確鑿,無疑犯了錯誤,但他的謊話並未引致國家開戰,並未導致幾千人喪失生命。布殊單純以字面意義來解釋誠信,藉此掩飾更深層次的欺詐,在道德上的過失遠比克林頓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