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群位於美國鳳凰城的柏金遜病人,在接受藥物治療期間,竟淪為病態賭徒。這些柏金遜賭徒均在服用一種名為Mirapex的藥物,Mirapex在本港也有出售。研究病態賭博的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副教授李誠指出,柏金遜藥物中所含的多巴胺顯效劑(dopamineagonist)能刺激腦部思維,理論上有可能導致某些衝動的行為。
美國的穆罕默德阿里柏金遜研究中心科學家最近發現,五百二十九名服用Mirapex的柏金遜病人當中,有八人沉迷賭博,難以自拔。負責研究的科學家斯泰西指出,病人的嗜賭程度已引致他們陷入財政困難,其中兩人更輸掉逾六萬美元(約四十七萬港元)。研究並發現一名服用另一種柏金遜藥Permax的病人,也染上病態賭博。
奇妙的是,他們沒有一人曾有賭博習慣,而當病人改用其他柏金遜藥後,賭癮便大大減弱。Mirapex和Permax同樣屬於可以激化多巴胺的藥物。柏金遜症是源於腦部製造多巴胺的細胞死亡,而多巴胺是腦部傳遞訊息於四肢的重要化學物,缺乏多巴胺,人體活動就會失靈。
研究沒有交代Mirapex或多巴胺怎樣令人染上賭癮。中大精神科學系副教授李誠則指出,病態賭博的病理是病人無法控制賭博的衝動,是一種衝動控制障礙的疾病。柏金遜藥能調節多巴胺,讓病人腦部產生多巴胺,但負責四肢活動僅屬大腦其中一部份工作,當藥物把整個腦部的多巴胺全面增加,理論上就有可能產生精神行為異常的副作用;市面上一些減肥藥也含有這種顯效劑。
李誠說,本港的病態賭徒大部份介乎十多歲至三十多歲,柏金遜病患者則絕大部份是六十歲以上人士,臨床經驗從未見過有人因服食柏金遜藥而沉淪賭博。
美國的斯泰西醫生呼籲,醫生在配藥時應提示病人,服用柏金遜藥存在風險,尤其是服食高劑量及曾經患有抑鬱症的病人。
研究報告補充,染上賭癮的病人都住在鳳凰城,附近正好設有賭場,是值得考慮的因素。統計數字顯示,Mirapex導致賭癮的或然率為百分之一點五,病態賭徒在全美國人口比例則為百分之零點三至百分之一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