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場:掌握管理投資三部曲

基金講場:掌握管理投資三部曲

投資跟經營果園其實很相似:投資組合好比果園,而各類資產就好比不同的果樹。經過鬆土和播種後,果園已略具面貌,但仍須小心灌溉打理,並須假以時日,方能享有收成。經營果園所需的是園藝,那麼管理投資組合又有何良方?

一個果園無論事先計劃多麼周詳、設施如何盡善盡美,隨着歲月消磨,也總須修葺護理。同樣道理,即使我們在建立投資組合時已充份考慮長線目標和風險等因素,並已妥善作出資產調配,但客觀環境和個人情況的改變,仍有可能為原先的部署帶來影響。

投資組合 定期審閱
舉例說,你原先的投資組合中,有60%是股票基金,40%是債券基金,但由於股市急升,令組合變成了七三之比,超過了你原定的風險上限,你便須考慮重新作出調配。然而,你未必需要這樣做,因為你本身承受風險的條件可能已有所改變(例如你獲得一筆意外之財)。更重要的是,你是經過審察和考慮才作出決定,而這便是管理投資組合的首要「園藝」──定期審閱你的投資組合。
大部份投資顧問均建議,每年最少要審閱投資組合一次,藉此決定投資組合是否仍切合客觀環境和個人所需。但同時發出警告,過度頻密審閱投資組合會令你易受市場走勢誘惑,隨波逐流地增減某類資產,令投資組合失去均衡。
事實上,管理投資組合的另一項要訣便是保持風險和回報的均衡,確保投資組合可分享牛市之餘,兼可安度熊市。你可按下列準則審閱投資組合的風險和回報﹕

風險回報 保持均衡
第一項準則是年齡。年輕時生活牽肘較少,承受風險的能力較高,因此股票基金可佔投資組合的較大比重,例如65%至75%。隨着年紀增加,便應適量降低股票基金比重,把風險調整到較安穩的水平。
其次是投資經驗。投資既是科學,也是藝術。無論你如何博覽群書、多麼通曉投資理論,你仍須從實踐中累積經驗。一個投資新手在建立投資組合時,很容易偏重於回報或風險,因此應從小額投資開始,以避免犯上大錯。待累積一定的投資經驗後,你便能更深入地認識自己,亦更清楚何謂「市場」。
財力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10萬元的投資組合,虧損1萬元只減值10%,但2萬元的投資組合,虧損1萬元便減值50%!因此,我們一方面應量力而為,另一方面則應盡早為未來作出投資,爭取加入「富爸爸」的行列。並非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得意外之財,但仔細計算,因揮霍而花掉的錢每每極為可觀。把這些錢省下來,你便可以增加股票基金的比重,於提高回報潛力之餘,亦可像「富爸爸」一樣,擁有承受較高風險的能力。
你的短期目標亦對組合有影響。如果你短期內需要置業或供子女留學,便應把部份資產放在較安穩的投資選擇,當目標達到後,才恢復長線策略,即回復股票基金的應有水平。

循序漸進 按部就班
此外,個人情況轉變也在考慮之列。舉例說,你準備結婚,而配偶不打算再工作,你的負擔便會增加,而你承受風險的能力則相對降低。另一方面,假如配偶有一筆積蓄,但只作銀行存款,你便可適量增加個人的股票基金比重,從而平衡雙方的投資風險和回報。
如何適量增減股票基金比重?答案是「循序漸進,按部就班」,而這亦是管理投資組合的第三個竅門。與其待退休時才大幅減持股票基金比重,倒不如在將屆退休前5到10年,每年減低股票基金1%到2%;與其在投資經驗未足時,投資100%在股票基金上,倒不如先從10%起步,每年增加股票基金5%到10%;與其等候財力豐裕或天降橫財時方作出投資,倒不如每月省下一些錢,透過定期投資計劃,逐步建立投資組合。這些道理跟園藝一樣,而園藝的大忌正是「望天打卦,揠苗助長」。
管理果園要專心、細心和耐心,才有希望獲得豐碩收成。如能掌握投資組合的管理三部曲,便有更佳的機會令投資開花結果。當一個盡責的園丁,一分耕耘,自有一分收穫。
富達基金(香港)有限公司
www.fidelit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