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白紋伊蚊繁殖 數目告急升<br>外地公幹漢染登革出血熱

港白紋伊蚊繁殖 數目告急升
外地公幹漢染登革出血熱

【本報訊】本港證實今年第一宗由外地傳入的登革出血熱個案,一名四十六歲男子在斯里蘭卡工作返港後不適,在瑪嘉烈醫院治療,情況穩定,署方相信病人可能是第二次感染登革熱,導致呈出血熱病徵,至今本港共有五人患登革出血熱,此症死亡率達一至兩成。

身體四肢出現紅疹
衞生署發言人表示,現時仍未驗出病人感染的登革熱種類,病人無印象自己過去曾感染登革熱,但由於第二次感染後呈出血熱的機會較大,故衞生署相信病人以往曾經染病,可能因病徵輕微而不為意。
該名男子早前曾到斯里蘭卡工作,返港翌日出現發燒、咳嗽、嘔吐、腹瀉等病徵,本月七日身體和四肢出現紅疹,送往瑪嘉烈醫院留醫,臨床症狀及化驗測試顯示患上登革出血熱。連同此個案,本港由九四年至今共錄得五宗出血熱個案,全部由外地傳入,包括九八年一宗,○一年三宗,過去四名患者全部康復。

登革熱東南亞爆發
東南亞正爆發大規模登革熱,泰國在上半年已錄得逾一萬宗,致三十二人死亡,本港也二十五宗個案,患者全在東南亞染病,其中七人在泰國染病,兩人在斯里蘭卡染病。
另外,本港白紋伊蚊繁殖數目有顯著上升趨勢,食環署上月錄得的誘蚊產卵器平均指數為百分之二十點三,較六月份的百分之十六點八增加,當中十五個地區誘蚊產卵器指數超過二十,尤以大埔北、天水圍、黃大仙、東涌及青衣區的指數最高(見表),該署呼籲市民要清理積水,減少蚊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