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台港民主 - 李怡

李怡專欄:台港民主 - 李怡

七月一日以後,台灣政界及社會輿論從對香港局勢的漠不關心,突然掀起了「香港熱」,許多政要都紛紛拿香港的大遊行為話題,其中又以陳水扁、呂秀蓮就這一話題講得最多,而講話的重點則以五十萬人大遊行來印證「一國兩制」已破產,「港人治港」是假的(呂秀蓮甚至說董建華根本不是香港人),「香港五十年不變」也是假的。「一國兩制」既行不通,那麼「一個中國」當然也行不通,於是陳水扁主張的台灣、中國「一邊一國」也就順理成章了。
筆者從不認為「一國兩制」可以適用於台灣。「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的實踐無論成功與否,其實都與台灣無關,對台灣政界與人民,絕對起不了「率先垂範」的作用。原因很簡單:首先,中華民國在台灣已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其次,儘管台灣實行的「中華民國憲法」是「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台灣人民的主權認同,絕不涵蓋大陸,而只是認同「台灣」;其三,台灣的民主發展使人民不可能在民選政權之上,有一個更高的外來主權。還有其他原因,但總而言之,現在台灣的朝野政黨,都不接受「一國兩制」,即使國民黨,也只是主張「與中國大陸建立邦聯制,而邦聯制就是主權平等的鬆散組合,而不是主權在北京的「一國兩制」。

然而,儘管「一國兩制」不適用於台灣,但對香港來說,「一國兩制」卻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儘管我們知道,沒有民主制度的保障,自由與法治是靠不住的;儘管我們在過去六年,也看透了沒有民主的「港人治港」,因治港的港人事事迎合北京,仰賴中國領導人的鼻息施政,以致政績敗劣,對自由、法治有所侵蝕。然而,「一國兩制」並未破產,自由法治仍基本上得以維持。就依靠着仍然維持着的自由與法治,七一遊行表現出香港人要用腳走出自己的道路,要掌握自己的命運,並會用手(投票)來為香港創設民主。
台灣輿論在香港七一遊行後,特別向港人推介台灣的民主。台灣的民主道路,如果有甚麼可以值得香港人學習的地方,就是要學習民主先賢的堅持、受苦、執着,不怕艱辛險阻地走民主道路,就是不靠天、不靠地、不靠神仙皇帝、不靠恩賜,而由人民自己走出民主的道路。香港的民主進程也應如此,即不要仰賴北京會恩賜我們民主,那是不可能的,要仰賴的是香港七百萬市民的力量。

然而,當陳水扁說,明年總統大選一定是一場「一邊一國VS一個中國」的選戰和選擇時,我們就了解到,扁政府為甚麼不鼓勵香港人在「一國兩制」下爭取民主,而是樂於見到香港「一國兩制」的破產了?目的純然是出於對明年大選的需要。
香港人要爭取的,是法治基礎上的民主,而不是一切由選舉掛帥的民粹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