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減輕香港在東江水的支出,有消息稱中央已經要求廣東省與香港再次商討,如何減低香港購買東江水的開支,但具體安排,包括究竟是調低水價,抑或是按香港需求彈性供水,會留待粵港雙方共同商討,然後再簽署新的供水協議。據稱,董建華上月到北京述職時,曾與中央領導人討論東江水問題。
粵港雙方在八九年簽訂的東江水合約將於二○一○年才屆滿,協定水價為每立方米三元一角,今年全年粵港雙方協議供水量為九億五千萬立方米,水價共二十九億元。
本港的水價原議定每三年檢討一次,現時的東江水價已經是九九年訂定,其後粵港雙方多年來一直商討水價也無法達成協議,主要是本港用水量減少,加上香港出現通縮,香港方面希望價格可下調,但廣東省則以通脹為由要加價,雙方各持己見,至今未有達成共識。水務署官員本月初曾暗示,東江水價相信要由特區最高層與中央交涉。
政府發言人昨回應時表示,一直有跟廣東省水利廳,按需要不定時商討輸港的水價及供水量,並會盡力為本港市民爭取最佳的協議,但暫時粵港的有關部門未有安排討論東江水的問題。
理工大學商業學系副教授林本利指出,廣東省供應澳門的西江水每立方米收費一元,本港的東江水價較西江水貴兩倍,加上本港近年累積通縮達百分之十五,本港的水價應下調至少一成半。他質疑,過去東江水價不斷上升,九十年代升幅尤其大,超過當時的通脹,現在本港持續通縮,水價應向下調整。
立法會議員劉江華稱,最近粵省對東江水價態度有軟化迹象,期望下次粵港會議可達成減價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