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創造了文明之都

港人創造了文明之都

香港理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首席講師 史文鴻

中聯辦副主任鄒哲開,在公開講話中表示擔心香港太多遊行抗議,會使它由「動感之都」變成「動亂之都」,因為遊行示威破壞社會穩定,他希望市民要借鑑文化大革命。鄒哲開這番說話當然有用心良苦的一面,他經歷過這個災難,而致心目中對文革的禍害猶有餘悸,是值得我們同情的。但他拿七一或平日香港的遊行示威以至政治論爭,來比擬文革,是完全不明白香港社會政治的文明本質。

………………………………………………
一、文革是極權國家的產品
文革的衍生因素很多,六十年代中國共產黨沒有黨內民主,毛澤東政治地位受到威脅,就不惜發動民眾組成隊伍與反對勢力鬥爭。中國大陸當時沒有言論自由,傳媒控制官方手中,更只歌頌共產黨及神化毛澤東,致使上億人民盲目參與毛澤東的發動,炮打司令部。
文革最大的禍害不是遊行示威,而是把政治角力變成以文批武鬥的方式進行,反映出黨及人民缺乏法治和人權意識,容許在基本政治道德尊重和法律以外,對政治異己加以批鬥及殘害,敵對雙方更可以應用武力來了斷不和,釀成人命財產大量損失。
可幸的是,回頭看我們香港,正正是七一遊行,充份表現出香港中國人的高尚政治情操和公民質素,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
二、公民社會引領開明政治
五十萬以上港人七一上街示威,是對董建華為首的特區政府表現不滿,但這六年以來種種政策失誤帶來的民間疾苦,只表現在市民和平示威中,秩序井然及知法守法。正代表六年來社會上有言論自由,不存在誤導及擺布。
事實上,連民主派也低估了市民大眾對特區政府不滿的程度,領導示威的本來是希望集中反廿三條,但最後有目共睹,群眾最強大的訴求是要董建華下台。

………………………………………………
三、特區政府能趕上民眾期望嗎?
在七一之後特區政府的選擇很少。它只能努力回應市民大眾的訴求,減低失業、復甦經濟,是當急務,社會要求政府推動發展經營和創造財富的經濟體系,而不是做錙銖計較的守財奴。
市民關心的是七一之後董建華能帶出甚麼好政策及好的管治文化,雖然至今董建華並不見得有甚麼令人鼓舞的革新。不過,當未來四年的管治變得愈差,市民大眾就愈會明白民主改革及政制檢討的迫切性。
未來十一月區議會選舉及來年立法會選舉,可見到不濟事的政府只會進一步拖垮保皇派的政治力量,民建聯及港進聯等要為無法協助董家班搞好管治而在選舉遭滑鐵盧。
鄒哲開的政治世界觀還是共產黨獨裁的意識形態,以為不能實現權威統治的結果就只有動亂!但香港人明白自由、法治及公民權利義務,也正正會應用有限的民主選舉來實現一個能代表全民利益的政府,一個幹不好的政府又如何可以堵塞這個政治訴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