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教學何罪? - 王岸然

母語教學何罪? - 王岸然

中學會考成績一出,想批評董伯施政失誤的人馬上多了一項可以指摘的「罪證」。二百間在五年前被迫轉制,改為中中母語教學的學校,英文科只有四分之一保持水準或進步,其餘150間成績倒退。
董伯推行母語教育,是眾多他被嚴厲批評的政策之中,最莫名其妙的一環。一個反智的社會,由一小撮反智的意見領袖以一己的有限常識為出發,將一個錯誤的觀念(英語教學比中文好)反覆宣揚,漸漸成為無知大多數的共識。這種反智的現象,才是社會的可悲之處。
教育是專家、心理學家的事,評論者可否多參考他們的意見,才下斷語?董伯施政縱有千般不是,母語教育應是教育專家的共識,餘下的問題,只是如何在母語教學的情況下,設法保持及提高英語的水平,而非胡亂批評母語教學本身,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論據。
一百五十間中中英語水平下降,但部份學科成績特別是地理、歷史及附加數進步顯著,難道不是欣慰的事?為何48間中中有辦法同時保持英語水平?是否有人將自己失敗的責任,推給母語教學?
又說十七個十優狀元,全屬英中,由此印證中中失敗,更屬誤導。因為這些學校是收錄了區內成績最好的第一組別學生,早已是盡收天下英才,與英語教育何干?
學科水準代表學生的學問,代表學生是否有腦;英語水平在成年離校之後要補回,不太困難,但一個無腦而只是英文好的年輕人,就能帶動社會的進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