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網股泡沫爆破,不少財經網站相繼消失,財華社轉以收費模式運作,轉攻企業客戶,為機構提供財經資訊解決方案,去年底推出以「財華寶」為名的新產品,提供一站式多功能的財經資訊。財華社主席余剛不諱言,希望藉「財華寶」將集團建立成為中文的彭博。有趣的是,彭博資訊目前也有採用財華社中文財經資訊。
余剛於98年離開美資證券行,創立財華社,為客戶提供免費的網上即時財經資訊,其後網股泡沫爆破,但他說財華社的營運模式並沒有因此大變,仍然提供網上資訊產品予投資大眾,但為企業而設的財經資訊技術解決方案,則成為主要收入來源,客戶包括恒生、渣打、上海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
不過,余剛寄予厚望的是去年底推出的「財華寶」。該產品提供的跨市場財經資訊,以路透社及彭博資訊等國際財經資訊供應商為目標,這些供應商提供的市場訊息雖然全面,但以英文為主,又採用專線形式,須在固定地點接收。
針對有關缺點,余剛遂着手構思新產品。他認為,以中文為母語的投資者同樣需要跨市場資訊,「財華寶」正是針對這類投資者,為他們提供新聞、研究報告、個人化投資工具及網上交易等多種功能。
此外,由於「財華寶」是軟件,只要能夠接上互聯網便能採用,客戶可隨時隨地獲取最新資訊。他看好中國市場前景,認為QFII及即將推出的QDII將加速內地群眾投資國際市場,相信他們對以中文為主的跨市場財經資訊會有很強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