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專題<br>港商生財七字母「PRD」「CEPA」

星期日專題
港商生財七字母「PRD」「CEPA」

昔日開門有七件事,對於今日的港商來說,更重要是以下七個英文字母:「PRD」和「CEPA」,香港處身的「珠江三角洲」,正逐步落實「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但具體細節如何落實?港商會否誤墮禁區?還需官民共同努力去「掃雷」。 記者:羅綺萍

香港珠三角基金會執行總監葉松茂接受訪問時指出,大家都知道要加強廣東與香港的聯繫,但當中的隱藏障礙仍很多,必須令相關條例作出改變,才能發揮實際作用。
他說,近期對香港有即時利益的利好的消息,便是放寬內地居民以個人名義來港,除了促進旅遊業之外,最重要的是強化香港作為地域管理中心的地位。
「以前內地人來港不容易,企業的地區會議被迫移師到深圳或廣州召開,現在可以在香港開會,民企老闆也較容易來香港,相信他們很快便會知道在香港不像內地,開一家公司的手續很簡單,也沒有配額限制,如果加上香港政府部門的適當引導,肯定有大量民企湧港設公司。」

強化地域管理中心地位
香港工業總會前主席羅仲榮也指出,內地人來港不易,很多外國或香港的高級工程師,被迫到廣東訓練工程人員,令香港這類的經濟活動愈來愈少,人才買少見少。他說,高級工程人員其實較喜歡在港生活,所以他一直力爭改變香港的人口政策,放寬個人來港的限制。
香港與珠三角的進一步聯繫,還會吸引外國中小企來港。貿易發展局6月底公布的調查顯示,超過90%的歐盟受訪企業,預期未來5年會擴展在珠三角的業務,其中66%表示現時有使用香港服務支援珠三角業務;11%表示現時沒有使用但會考慮使用;只有23%表示完全不會使用香港服務。

譜出「大珠三角」藍圖
香港的強項如銀行、會計、保險和物流業務,都可以受惠於歐洲企業以香港為「跳板」。與此同時,CEPA又容許香港17項服務業提前進入內地,佔香港GDP比例達87%的服務,現要思考如何好好利用這商機。
葉松茂指出,張德江出任廣東省委書記加上中央出手協調,現時廣東與香港政府在「大珠三角」發展策略上已再無分歧。
他續稱,粵港要進一步發揮潛在力量,最重要的是兩地政府「對症下藥」,逐一消除兩地交流的障礙,特別是部門之間的政策不配合。
機場管理局馮國經上周與傳媒會面時,便說了其中一個例子:航機降落香港國際機場,如遇到天氣或其他問題,或會在廣州或深圳機場降落,珠三角五個機場組成「A5」聯盟後,旅客便可經陸路來港再上路。他說,這樣的改進還會不斷進行,務求令往來大珠三角愈來愈方便,吸引更多人流及資金投入這個地區。

協調部門間不同政策
美資物流公司BAX業務發展及商務經理董柏威,則說出另一痛苦經驗,該公司兩年前在深圳取得物流牌照,但貨物到了海關,有關人員指該公司違例,因為牌照只容許他們做簡單的包裝,而非將貨物組裝,結果他們要重新申請才能做生意。
機管局是香港政府全資附屬公司,BAX是美資大公司,他們尚且被這些不易察覺的小問題壞了大事,香港數以萬計的中小企,要吃上珠三角這塊大餅而不會誤中地雷,除了自己「打醒精神」之外,還需要兩地政府為他們「掃雷」。

廣州新白雲機場,對香港而言,既有威脅又有商機。

「前店後廠」再度推行,香港成為珠三角的「前店」。圖為外國買家在香港的展覽會中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