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隨筆:風險即是超出預期

投資隨筆:風險即是超出預期

「風險」對大多數投資者而言是「輸錢」,但風險的實際意義不僅如此,或並非如此。買了股票,股價下跌,固然蒙受損失,惟若股價上升,太早沽出,贏少了,亦是風險。風險之意義乃「超出預期的事情」。
當以93元買入滙控(005)後,預期股價跌穿90元或上破100元關的機會都很小,若股價真的跌穿90元,便會蒙受損失,若沒有按計劃沽出止蝕,損失便會擴大,這是風險。
反之,若滙控升至99元,投資者沽貨獲利,但滙控破100元炒上,急速攀升,投資者賺少了,這也是風險。

投資世界談的風險,其實與「波動」(Volatility)同義,指的是股價或指數與「預期」(expectedoutcome)的差異,出現大差異的機會率愈大,波動也愈大,即偏離預期的風險也愈大。投資者可透過統計方法計算出「標準差」,它反映「波動」情況,亦即反映風險情況,「標準差」、「波動」(或「波幅」)及「風險」在投資世界,幾乎是完全相等的名稱。
大家買滙控,對長遠股價反覆向上,派息穩定,會有合理的預期,但持有一隻三四線股就不一定了,這種「不一定」,其實便是股份之間的波動差異,即風險差異,大家雖未必懂標準差的計算,但潛意識的風險概念其實一樣。
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