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岩勝景揭開奧秘

奇岩勝景揭開奧秘

香港郊野有不少奇觀及勝景:沙田望夫石、長洲人頭石、果洲玄武岩、鶴嘴海蝕拱、獅子山山峯、新娘潭瀑布,全都家喻戶曉。這些大自然界的鬼斧神工,都市人並不陌生,但說到各種奇景的由來,卻令人結舌。

望夫石風化形成
自古山上多有瀑布,理所當然,但究竟如何形成,很多人都不明所以。
新娘潭經年流水淙淙,像清風吹得絲綢亂動。其實一切都是源於特有的地質,那裏磅礡有一層堅硬的礫岩層(Conglomerate),覆蓋在另一層較鬆軟的砂岩之上,砂岩因抗蝕力較弱而容易被水流侵蝕,流水經過較硬而突出的礫岩層,一瀉而成為氣勢滂沱的瀑布。
人們不曉得岩土地理的淵博學問,就穿鑿附會成一篇又一篇傳奇美談。於是乎獅子山北部一座巨型突石(Tors),就被人傳誦為忠貞不貳、每天背着孩子登山盼望夫歸的望夫石。
地質學家揭開了節婦山上望夫之謎,望夫石是一個經球狀風化後遺留下來的花崗岩突石,石頭外層吸收水份後而膨脹,產生裂縫,雨水沿節理滲入岩石,進行化學分解。表層風化砂被風或雨水帶走後,露出未被風化的核心石於地面,形成突石,成就了望夫神話。
很多奇形怪狀的岩石都是風化結合岩土特質的成果,長洲南部著名的人頭石嶙峋如巨型頭顱,是由於雨水和海水把岩中礦物溶解並移走,留下如蜂巢般的深穴,形成狀如五官的面孔,學術上叫蜂窩狀風化(HoneycombWeathering)。

《香港地標》出版
揭開民間傳說真相的是漁農自然護理署的新書《香港地標》,書本用文字、照片和圖解闡釋了可見於香港郊野的四十四種地理現象,為何有懸崖?風化和水流怎樣改變地形?海岸形態如何各異其趣?都可以在新書中找到答案。
本報記者

沙田望夫石
望夫石是風化形成的突石。

糧船灣流紋岩
糧船灣六角柱狀流紋岩圖案優美。

貝澳沙嘴
貝澳沙粒堆積,形成形態獨特的沙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