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朋友教我「殺價」,公營和百貨公司是明碼實價的,但到私人開的商店又或者像襄陽市場(上海女人街)購物就一定要殺價。
殺價要狠,因為很多店主對「外賓」開價也狠。一百元開價被買家殺到三十元是可能的,所以要以殺三分二價為目標。
晚上乘的士要司機給八折。
我老公不喜歡殺價,他常說:「算了吧,這裏買東西比起在香港買便宜得多,就給國內同胞多賺十元八塊。」
換轉是我老媽子一定殺價殺到面紅耳赤,師奶來到上海不會比較香港價和上海價,只會比較上海價和上海價,如果殺不到低價就叫吃虧和蠢。
昨天在襄陽市場見到一個手袋,店主開天殺價要?220,我立刻把袋放回原處,他就說?160。見我失了興趣,他就問:「你心目中是多少錢?」
在我心目中?我不需要殺價成功的優越感,但也不喜歡別人向我開天殺價當我傻瓜,所以我總是把貨品放回原處轉身就走,反正多一個袋不多,少一個袋不少。
殺價是價值的評估,跟我殺價反而提醒了我:「不一定要擁有這東西,買來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