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版垮掉的一代

香港版垮掉的一代

昨天早上,中學會考放榜,母語教學下的第一代會考生遭逢挫折。面上還留着青春豆的中五生,怯生生對記者說,「可能是母語教學拖累,少了幾分。」一個人的一生就這樣定了大概,少年的無奈眼神中盡是不忿。聽到這句話,我一直發怔:香港版本的垮掉的一代(BeatGeneration),是不是終於來了?
「垮掉的一代」是指二次大戰後找不到出路的美國青年;這一代人後來發展成以金斯堡等人為主的「垮掉的一代」文學流派,那是後話。
Beat,包含了失望、失敗、放棄的意思,那幾位中五學生給我的感覺,正是如此。回歸後改朝換代,他們同時考上中學,卻遇到母語教學登場,把幾十年來慣於英語教學的學生學校家長弄得人仰馬翻。母語教學令學生得不到好處,倒過來因為缺了英語教育而失去更多;這一代人的人生路,因為政策錯誤而轉進岔路,整代人就在母語教學之中被遺棄。
董政權的政策對子孫後代為害至大的是母語教學。英語教學不等於我們下一代不懂中文,然而,掌握全球最普遍使用的英語,更有利拓闊視野和世界接軌。美國前駐華大使李潔明在回憶錄中憶述,他六十年代到香港時,香港人的英語是中港台三地中最好的,和外國溝通是為最有利。今天連中國也在試驗英語教學,香港卻因為追求政治正確而走回頭路。
英國人有句老話「若非壞了,就別亂碰它。」香港母語教學悲劇就是這樣回事。
【編按】林振強請假一個月,陳穎暫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