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中央內定香港為珠三角龍頭 - 張華

解讀中國:中央內定香港為珠三角龍頭 - 張華

珠三角和長三角這兩個中國經濟增長的亮點,都面對相同的困局:地方保護主義。相對於長三角,珠三角除受制於地方保護主義外,還有粵港能否順利融合的問題,亦即誰當龍頭的爭拗。是廣東融入香港,還是香港融入廣東,中央已然心中有數。

中央插手理順粵港矛盾

按理,以香港的國際地位、經濟實力、管理經驗,甚至資金、人才、資訊等優勢,帶領珠三角再度騰飛綽綽有餘,沒甚麼可爭論的。而珠三角無論是否與香港融合,擺在面前的當務之急就是如何與國際接軌的問題。而先與香港的制度接軌,依靠香港現有的資源,其實是成本最低、成功機會最高的捷徑。

可是,回歸六年來,香港經濟一蹶不振,就連自己的發展方向也突然變得迷糊不清,董建華更沒表現出半點讓人信服的領導才能,又如何能夠說服廣東人服膺其下呢?另方面,廣東經濟實力日漸雄厚,廣州、深圳皆欲與香港爭一日之長短。

胡錦濤、溫家寶上台後,應已意識到珠三角整合關係到粵港的出路。過去幾個月兩人先後到訪港粵,並為粵港關係定調,以致近日中央政策不斷向珠三角傾斜。

首先,更緊密經貿關係(CEPA)要解決的其實不是內地與香港的合作關係,而是理順粵港矛盾,是粵港融合的起點,為香港資金、人才進軍廣東清除障礙,同時讓廣東的人流、貨物更容易進入香港。這是中央協調兩地利益的成果,亦是中央內定香港作為珠三角龍頭的明證。

至於粵港合作聯席會議首度將層次提升至行政首長,廣東省十九個廳局負責人空群而出與會,顯示廣東省對兩地合作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並在廣東居民個人身份赴港旅遊、興建港珠澳大橋等具體問題上作出讓步,令不少原本難以調和的分歧,在幾小時的會議就獲得解決。顯然,廣東省官員已主動放下身段,不再心存龍頭之爭。若非中央施壓,這些情況絕不可能發生。

專家南下探討深圳角色

第三,國務院專家小組近日南下深圳,為深圳的發展重新定位。這亦是深圳向香港靠攏的信號。若非涉及香港,深圳的發展定位很少要中央定奪,深圳市或廣東省本身已可決定。顯然,國務院專家要探討的是,深圳在珠三角融入香港的過程中,可扮演甚麼角色。

(珠三角系列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