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除了過氣的邊緣?慘綠少年、自嘲的雙失青年、低迷負資產中年和抑鬱生果金?平安米老年之外,潮流還時興「一年」。這個二○○三年,旺的就是「英年」。
除了唐英年,接手做保安局長的李少光,亦是五字出頭。一時間,政府高層要員全部是退休年齡組別人士,做又卅六,唔做又卅六,個個上晒岸,就算劈炮唔撈,也不愁三餐一宿。打董生這份風流工,只要三幅被重複他的治港理念,堅守與時並進的誓辭,團結唱好經濟,失業率,試問在唐英年有生之年,點會不可能回落到2%?英年常存,失業大軍肯定不會早逝,也不用早唞!唐英年上任以來這些日子,笑容燦爛,由衷地發出響亮笑聲,聽眾都替他心花怒放。笑聲救地球太兒戲,但笑容救活經濟未嘗不可。微笑行動未夠喉,索性由唐司長領軍,落重藥搞大笑運動。聽講沙士有可能秋後復發,趁疫症未爆發前,無罩的香港人盡情大笑吧。董特首聽到的是笑聲,一定不會再裝聾。倒董派笑到他面黃,笑到他氣咳,始終是笑騎騎,不是舉中指,夠民主吧。李少光跟唐英年不同,得米也不苟言笑。李少不是田少,李少舞動23把大刀,用啥姿勢往市民頭上劈呢?我不是記者但很想問問葉太的愛將李少,會改變髮型,燙個爆炸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