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投資的行業,埋頭苦幹未必是最佳做法,頭腦清醒反而更加重要,尤其是太接近市場,很容易變成只是不停追逐幾個巴仙的波幅,而忽略了大勢。抽離一點,對分析主要的趨勢會有幫助。
放假小休,另一好處是可以在生活上有更多的接觸,早前在上海機場,剛巧另一班機要延誤多個小時,當時乘客鼓譟的不文明程度,便令人深切體會香港還有希望。
不少國企在營運上,實在仍需大幅改善,好的角度看是潛力未盡,壞的角度看是管理效率欠佳。無論如何,在目前水平,投資者是絕對高估了國企管理層的質素。
筆者與一些投資者的接觸中,發現最常見的謬誤,是將投資的利息成本看得太低。可能是股市氣氛旺的關係,多了人有興趣買股票,這批股市新兵的想法是:銀行利率等於零,倒不如將資金投進股市,賺取五六厘的股息率。
散戶計算自己的投資成本,是不夠1厘,甚至是0.01厘,可是機構投資者的投資工具五花八門,即使還原基本步,以被視作無風險的美國國庫債券孳息計,現時的年利率也有4.4厘左右。股票投資風險相對較高,五六厘股息率,如果所投資的公司沒有增長空間,又或者盈利質素不夠強,吸引力不過爾爾。
散戶計算的投資成本,遠比機構投資者為低,可能是散戶經常在升浪尾聲摸頂的重要原因,人家要求的回報率較高,便不會盲目在高位追貨,相反散戶可能認為4厘股息率仍值博。未必一定是大戶比較高章,只是大家衡量的價值不同而已。
近期股市的最大隱憂,是債券在供應大增下連環急跌,不少人仍用傳統的經濟復甦預期論來理解,可是現時供求問題可能才是根源,債券下挫,未必在資金流向上有利股市。反正股市多次在10200遇阻,又多了弱手磨刀霍霍入市或已經被綁,現時的策略是不妨再等一會,估計今次調整的幅度會比較深。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