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7.1大遊行民怨得到發洩,加上多項「對疫下藥」的措施落實,恒生銀行(011)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鄭海泉對經濟前景頓轉樂觀。「過去幾年,我個人(對經濟前景)較為悲觀,現在卻見到曙光。」不過,對於恒生銀行下半年業務前景,他認為受到整體經濟環境所局限,只好「盡量做」。
鄭海泉昨日與傳媒會晤時說:「自己過往對許多事都有所保留,但今次CEPA及讓內地人來港,的確是對症下藥。」可能因7.1大遊行後港人情緒得到發洩,加上CEPA對香港有利,近期本港消費市道有改善;但更重要的,是內地容許更多人來港,帶來龐大消費力,冀本港可藉此打破(因信心問題令市道不振的)困局,讓經濟進入良性循環。
對於房屋政策,他認為政府應愈少參與愈好,過往政府已透過大幅壓縮供應以平衡需求,現時已沒有太多(刺激措施)可以做,「香港目前樓市問題在於市民缺乏信心,故只要信心好、經濟好,許多人就會買樓」。
恒生剛公布的上半年業績,也受物業價格下跌所拖累。鄭海泉未有預測樓市走勢,但指出樓按組合本身呆壞帳僅1%,「並不是大問題」。恒生今年上半年物業減值中,以九龍灣恒生物業減值最多,目前物業重估儲備約59.6億元,他認為已相當充裕。
至於下半年非利息收入增長,他只希望能維持上半年趨勢,並以增聘人手刺激銷售。
成本方面,鄭海泉承認,由於該銀行的成本對收入比率,已是行內最低,故基本上已無大動作可以做。對於滙控(005)稱旗下6個後勤中心年底會增至8100人,他相信恒生員工不會因此而大幅減少,該行無計劃因此大幅裁員,料每年自然流失足以抵銷。
恒生在業績公布中指出,自1999年1月推行「增值管理」策略以來,股東總回報達61.2%,股東之實際增值達811億元。鄭海泉表示,股東總回報遠超同期恒指成份股之平均回報,雖未達到增值一倍的目標,但要考慮到推出計劃時,恒生股價已為帳面值3至4倍,為上升增添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