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CEPA)後,珠三角的光芒似乎又蓋過了長三角,成為全國輿論的焦點,有關粵港融合、建構大珠三角的討論如雨後春筍。從中央近期的動作,胡錦濤和溫家寶似乎有意利用香港的管治危機,作為修正中央政府過去向上海及長三角傾斜的藉口,把更多精力投放到珠三角。
江澤民主政時,中央政策明顯的向上海傾斜,或明或暗支持上海發展。中央政府不但提供龐大的資金,以及導引外資投向上海,還在其他政策上全力扶持上海。上海市也沒有白費江澤民的關愛,短短十年間一躍成為中國最閃亮的明星,帶動長三角發展,讓一度在八十年代獨領風騷的珠三角黯然失色。
胡錦濤上台後,表面上「江規胡隨」,但實際上,無論在內政、外交、理論,胡都開始實踐自己的理念。先在處理沙士危機時堅持如實公布疫情,再在外訪時省掉迎送儀式,今夏更取消北戴河會議。這些做法表明,胡錦濤正努力擺脫江的陰影。
上海是江的「政績工程」,是江向全世界炫耀政績的櫥窗。因此,胡不但不會全力扶持上海,還會千方百計打壓上海。捧珠三角去抗衡長三角,就是其中一項上佳的策略。
碰巧的是,香港正陷入嚴重的管治危機,按中共的邏輯,危機源頭是經濟蕭條,只要經濟重拾升軌,香港的管治危機自然過去。
為證明「一國兩制」成功,中央自然義不容辭幫助香港,而CEPA、與廣東的經濟融合就是一劑良方。因此,胡、溫插手粵港融合,甚至令中央政策改向珠三角傾斜,也是順理成章的。
中央有意撮合,粵港又會否合作呢?過去,粵港因為爭當珠三角龍頭而鬧得甚不愉快,兩地高官甚少交流。但形勢今非昔比,香港經濟一直沒甚起色,出路只有加速與珠三角融合。
另方面,珠三角亦因長三角的崛起,其國內龍頭地位被取而代之。更可怕的是,上海已成為巨大的「吸金器」,不但外資被吸進長三角,就連原本在深圳、東莞等地設廠的外資,近年也加速北移至上海。在合則兩利的形勢下,粵港只有攜手合作,才能令珠三角重拾往日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