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非一沉不起

民建聯非一沉不起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系講師 蔡子強

五十萬人上街後,其中一個熱門話題,是七一後政治版圖會否出現根本的轉變?今、明兩年的區議會及立法會選情,會否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市民捨棄「挺廿三條」的保皇黨,轉而支持「反廿三條」的民主派?有人更以九一年、九五年橫掃選舉的「六四效應」,來類比今次的「七一效應」。
事實上,在七一後的多次群眾集會中,民主派也呼籲支持者記緊要登記成為選民,並在往後的選舉中投票,以踢走保皇黨議員。部份民主派人士也確是雄心萬丈,例如前綫的何秀蘭,便聲言會組織人馬在灣仔參選區議會,以求和其他民主派搶佔灣仔區議會過半議席。
亦有報章報道,七一後,申請加入民主黨、前綫、自由黨的人士直線上升。以民主黨為例,過去一個月的申請入黨數目便超越過去半年的數目,相反,卻有傳聞說民建聯出現退黨潮。一時間似是一片山雨欲來的現象。究竟現實如何?周日深水埗區議會的補選或許能給我們一點較實在的啟示。

今次補選由民建聯及工聯會支持的范國輝,力撼民協的黎慧蘭,最終由黎慧蘭以3,064票勝出,得票率為66%;而范國輝則有1,606票,得票率為34%。驟眼看來,民協今次是以壓倒性姿態擊敗民建聯,似乎能印證上述說法。
但只要有多點留意政治,就不難知道深水埗經年累月是民主派的解放區。自九四年選區劃界劃出今次的麗閣選區後,便一直由民主派獨佔,因此民協今次能大比數贏得這個議席,沒有甚麼稀奇。

民主派勿過份樂觀
回看九九年的區議會選舉,當時由民主黨的黃仲棋、與民協的李偉豪,及民建聯友好組織,深水埗居民聯會的陳鏡秋三者對壘。當時黃仲棋拿到1,782票,李偉豪拿到1,557票,陳鏡秋則拿到1,099票。因此,民主派相比親中街坊派,得票率是75%對25%。

因此,民建聯在今次補選的得票其實比上次還理想,由上次的25%上升至今次的34%。當然,上次陳鏡秋沒有打正民建聯旗號參選,再加上今次是因黃仲棋犯罪被取消議員資格才有補選,選民對民主派印象或多或少打了折扣,都有利民建聯得票。但保守一點說,今次補選,沒有任何迹象顯示民建聯選情受到七一嚴重打擊,相信這是大部份政黨中人及評論員都不會反對的。
經過今次的補選後,民主派應收起七一後對今後選情的過份樂觀甚至僥倖情緒。畢竟,民建聯已非九一年時,那夥按急就章、拉雜成軍的親中派,被六四旋風一吹便東拉西倒,它始終有着近十年累積及根基,而且按過往經驗,區議會選舉中,選民擺在首要的考慮,始終是候選人的地區工作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