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為利益暫忘分歧

粵港為利益暫忘分歧

一條港珠澳大橋,曾令香港和廣東省一直爭做珠三角經濟龍頭的嫌隙顯露無遺,但面對急速冒起的競爭對手長江三角洲及中央政府的壓力,兩地政府最高層昨日聯手上演「粵港一家親」戲碼,宣布多項合作成果。

指「粵港親如兄弟」
昨日在港舉行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後的記者會上,廣東省省長黃華華被問到以往粵港有何分歧時,隻字不提舊惡,一口一句「粵港親如兄弟」,又指廣東經濟有今天全賴港商投資;董建華則將他的「中國好、香港好」名句略加變動,改為「廣東好、香港好,香港好、廣東更好!」
比起早期討論港珠澳大橋,只有廣東省一頭熱,但到香港經濟陷於低迷,想起大橋的經濟價值時,又輪到廣東省漫不經心,昨日雙方就大橋、疫情通報機制及旅遊等多方達成共識。黃華華一句「中央政府對這次會議十分重視十分關注,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周波同志親自到會給予指導」透露了玄機。時事評論員劉銳紹相信,中央新領導層從地區性的經濟利益發展角度說服了廣東省政府,才使他們一改早前對粵港融合的冷淡態度。
粵港這次就兩地經濟定位達成「前舖後廠」共識,特首不再提出重新吸引製造業回港的論調,指香港應專心發展服務、金融業等強項,讓粵方發揮製造業的優勢。

提升聯席會議層次
特首昨日又高調宣布,自這次會議起,聯席會議從以往由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主理,改為雙方行政首腦主持。曾蔭權則被變相降格,日後只負責聯席會議下設的「粵港合作聯席會議聯絡辦公室」港方負責人,顯示特首有意提升聯席會議的層次。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