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d策之道:投資組合宜穩守突擊

Fund策之道:投資組合宜穩守突擊

闊別蘋果讀者剛好三個月,在此段期間,環球股市在資金流入的推動下,紛紛從谷底反撲上升,頓時提高了市場對投資股市的風險承受能力。
無疑,有游資投入股市,對推高股價有正面利好作用;然而,升幅能否取得足夠的經濟因素及盈利增長支持,則有待觀察。惟筆者相信,市況短期內會趨向個別發展。同時各位也需慎防,如前述兩者的步伐皆遜於預期,原本看好後市的外資證券商及基金經理隨時會改變其部署策略,故在現時實不宜抱着過份樂觀的投資心態。筆者建議各位在部署本季基金投資組合時,應從穩守突擊角度出發。

均衡基金仍是核心
於低利率及通縮環境下爭取高回報,仍是筆者設計穩健型基金組合的主題,而資產配置的概念,仍會凌駕於地區分布,而在挑選基金方面,則會以具穩定業績者為優先。透過另類策略投資的AHL多元化基金,季內仍可保留,但比重可略為降低,主要是期貨基金於牛皮市難圖突破,惟始終此基金可透過電腦程式於波動市況中能作雙邊交易,達到避險效果,故仍具備持有的價值。
均衡基金為整個組合的核心項目,所建議兩隻入息基金(見附表)皆是股債兼備,其特色乃在於基金可因應投資市況變化,衡量持有此兩類項目的風險及回報,從而適時主動調整分布比例。其中債券投資亦呈多元化,例如可兼顧企業及可換股債券,並非專注於投資政府公債。當然,這與PIMCO總回報債券基金概念有點相似,但後者會更加專注,投資債券的範圍亦更為深入。亞洲中小型企業及高息股票基金則筆者仍繼續數月前的正面看法,可以中線放心持有。
如欲爭取較高回報的讀者,可考慮分段吸納主題式股票基金,但必須留意組合持有各類行業分布比例,會否嚴重偏離市場走勢。
雖然上半年多個亞洲新興股市升幅驚人,但筆者只取內需強勁或能受惠於出口復甦的亞洲地區作為首選對象。中國明顯具備其中因素,所以應於國企業績期後,捕捉吸納機會。
黃敏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