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上星期曾指出,接受財長之位的人,應先開出三個條件,若不先開出這三個條件而貿然接受任命,政治智慧恐怕高不到哪裏,只是恨做財長之位。照唐英年接受任命的過程看,他似乎沒有提出先決條件,這是為何昨天筆者的文章,形容他只是心口有個勇字。
三個條件,都涉及中央,所以先要得到中央祝福;分別是同意不必在07至08年解決財赤,二是有權將聯滙脫鈎,三是要支持競逐下任特首之位。頭兩個條件尤為重要,因為直接決定能否在任內重振香港的經濟。
唐英年是在英國公幹之時急急回港的,顯然他也不是董伯原來的人選,相信也沒有機會提出甚麼條件就急急答應接任。這樣一來,筆者就很有興趣看他有何辦法,解決香港的財經困局,困局不解,他又有何本錢競逐下屆特首的寶座?
政治人物,不懂得看清形勢,只求盲目上位,是不智的。所謂位高勢危,財長之位距離特首只是一步,很容易成為箭靶,阿松就是前車可鑑。無疑唐英年與自由黨甚而民主黨的關係良好,但這兩年是選舉年,民生問題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誰人都會無情講的。
還有另一死穴,唐少避無可避,就是是否支持在○七年普選特首?作為特首的競逐者之一,唐英年無可能迴避這一問題。當然,小圈子選舉有利他上位,但今時今日,再迴避這一問題,港人會滿意嗎?
唐少大概有幾個月的蜜月期,到他要準備下年財政預算案之時,他的苦難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