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區企業併購活動(M&A)近期有轉趨活躍迹象,無論是力保不失或自我壯大,甚至將外國競爭對手吞併等活動正在增加中。
根據ThomsonFirstCall的數據顯示,今年頭6個月,在全球併購活動比去年同期錄得減少10%,僅有5,200億美元的環境下,亞洲居然有6%的增幅,相當於1,060億美元。雖然牽涉金額遠低於歐美,但亦佔去總數的20%,若不計大小以deals計劃是全球之冠佔40%,遠多於去年全年的30%。當中力保不失的有日本政府利用屬下一間控股公司以160億美元挽救第5大銀行Resona,逃過倒閉或被外資吞噬的厄運。自我壯大的有Nichimen以70億美元併購從事貿易業務為主的巨人企業日商岩井(NisshoIwai)。此外吞併競爭對手的有澳洲新聞集團以66億美元買入美國休斯電子(HughesElectronic)控股權等,這些都是較大型的併購項目。若以金額計當然以日本最大,佔去差不多一半,澳洲次之約15%,外資虎視眈眈急欲尋寶的中國則佔去6%不等。
然而以規模而言,亞洲企業始終不能與歐美跨國集團相提並論,除資本市場個別發展和細小,並未能提供大型集資條件外,主要原因是亞洲企業多屬家族式生意,意識形態較為保守,更恐防經併購後「找不到自己」。企業文化方面因多不信外人而起用自己友,裙腳關係、拍馬屁的奉承文化充斥,遂形成家長式管理,個個惟「老大」馬首是瞻,壞處是並非個個家長都英明神武,如果獨斷專橫、不集思廣益,久而久之敗則必矣!併購活動縱使增加,但當中又有多少企業如筆者7月10日欄所指,真正能達致「協同效應」?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