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場釣海魚掀熱潮

魚場釣海魚掀熱潮

「釣海魚嘅手感比釣淡水魚過癮好多,好似同佢鬥搶魚餌,釣到嗰陣又鬥扯,真係刺激好多。」鹿頸、大埔、西貢、流浮山一帶,近半年來開設多家釣魚場,釣海魚成為行山以外,另一種合家同歡的假日戶外活動。但有法律界人士提醒市民,垂釣前應先查詢釣魚場有否購買保險,否則一旦出事,難以追究。
位於流浮山白坭村的紅樹林海魚養殖場開業數月,每逢周末,男女老幼坐滿魚塘邊,各人手持魚竿靜待魚兒上釣,每隔三、五分鐘就會傳來歡呼聲。釣魚教練文叔表示,十六萬呎的漁塘內有十四類共七百條海魚,平均每條有四、五斤重,只要知道海魚的習性,很快會有收穫。

既經濟又安全
任職文員的Jacky在沙士期間愛上釣魚活動,他說:「六十蚊可以玩足成日,又唔使同人迫,又有滿足感。」幼稚園教師田小姐每個周末都會和丈夫往不同的釣魚場玩,「去釣魚場比自己租船出海經濟好多,又安全啲。」
作為白坭村村長的塘主華叔說:「政府都鼓勵推動本土經濟啦,以前養魚請得兩個人,𠵱家打理魚場嘅人都有十個。」

留意保險問題
「有魚攞、又可以玩,好過你去睇一日戲。」開設魚具店的鍾先生指釣魚場內的海魚太易上釣,像變相賣魚,一般發燒友不會往釣魚場垂釣,只能吸引一家大小或初學者。他表示,半年來一窩蜂開設的釣魚場,爭相鬥便宜,帶來惡性競爭。
由於該類釣魚場前身多為魚塘,改以營商用途,當局暫未有發牌制度,釣魚場一般只領取商業牌照。黃國桐律師提醒市民須查清楚魚場有否購買保險,否則須自行承擔責任,而釣魚場若改變用途,須向政府補地價。
記者:陸羽平

新興的海魚釣魚場成為一家大小的娛樂好去處。

釣魚場吸引之處,幾乎必有收穫。圖為大埔大尾篤釣魚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