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對新任財政司司長的期望 - 程政

蘋論:對新任財政司司長的期望 - 程政

自從梁錦松下台後,財政司司長的職位一直懸空,轉眼已半個多月,也是時候要宣布接班人,讓特區政府可以重新正常運作。
如無意外,原任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會更上一層樓,接任為特區政府第三任財政司司長。誰都知道,唐家一直得到北京信任,唐英年也被悉心栽培為特區的管治人才,甚至有條件問鼎第三屆特首。今次他臨危受命,也是對他的一個難得鍛煉機會。

萬幸出口強勁
特區自回歸以來,經濟可謂一蹶不振,亞洲金融風暴席捲香江,大鱷臨門,港元受壓,七點八聯滙備受挑戰;接着而來的是樓市大幅調整,價格跌至九一年水平也無人問津;更嚴峻的是長期通縮,失業率創歷史新高達百分之八點三;政府想盡辦法開源節流,結果今年財赤估計會突破七百億大關。
這是目下處於經濟轉型及調整期的香江寫照,雖未至人心惶惶,但也可說得上是全無方向。幸好香港的出口仍然強勁,中央政府又全力支持,加上港人底子厚,靈活變通,暫時尚未至奄奄一息。不過,說到經濟前景,誰也不感樂觀。無論是唐英年還是誰,新財司甫上場,都要面對一大堆棘手難題。
新財司難求,董建華也知道肯為他犧牲的人不多,所以最近他暗示,不再堅持要○六?○七年消滅財赤,更可考慮減少加稅,以紓緩市民的不滿。
誰都看到,香港的財赤問題是要正視的,《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了特區的財政預算要力求收支平衡,但是所謂「此一時,彼一時」,當年通過《基本法》的時候,香港是欣欣向榮,六十位起草委員又怎料到有今天的情況?

重新釐定財政
從納稅人的角度來看,政府是應該善用每一分錢,梁錦松加入政府,首要任務是向公僕開刀,希望可以做到節流,才向公眾要錢。然而,他做起來卻不得其法,既未能即時削減公僕薪酬,更引起十八萬公務員不滿,群起攻之。而他今年三月提出的加稅方案,更是與世界潮流背道而馳,結果自掘墳墓。
香港成功之道是自由經濟,是不干預政策,是小政府,是低稅率,是資本主義掛帥,五十年不變,梁錦松試圖去更改,搞傾向計劃經濟式的東西,證實不成功。新任財政司司長實應趁此機會,重新釐定適合香港目前情況的財政政策─重振經濟,增加就業。
(圖)唐英年若更上一層樓出任財司,將要面對一大堆棘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