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現時是二十多萬市民的安樂窩,二十多年前卻是五千多人工作餬口的荒蕪礦場。退役軍人潘瑞禧和由新會來香港工作的黃買都是其中一員。他們由對採礦毫無認識變成專家,以汗水和膽量面對每天危險的工作。
現年七十八歲的潘瑞禧曾在國民政府下當兵,遠征過印度及緬甸,退伍後毅然加入危險的探礦工作,後來更當上俗稱「炮王」的爆破員,管理礦場所有的爆破工作,堪稱「一代炮王」。他說:「當年礦場嘅隧道都發生過意外,有人死㗎,但係唔擔心。做得礦工嘅都係亡命之徒,冇乜掛慮,我哋都立咗生死狀去做嘢。」礦場在七六年結束後,這班「爆破專家」多轉到地鐵和九鐵工作。
潘伯的屬下黃買形容自己為「死士」,爆破的礦洞內有很多有毒氣體,黃買身先士卒檢查洞內的毒氣。而當時的測量工具,竟是一隻相思雀!黃買面上會戴着氧氣面罩,手上則拿着一個「青書仔」(即相思雀)鳥籠,若內裏仍有毒氣,「青書仔」的毛便會全身聳起。
黃買當年跟隨二百多個同鄉一起來港工作,在男兒堆裏要找意中人當然是困難,幸得那時經常往教會做義工,才認識了到現在還非常恩愛的妻子。
沙田區議會已向政府提交建議書,興建馬鞍山礦石主題公園,並為礦場獨特的歷史整理成《馬鞍山風物誌:鞍山歲月》一書,市民可閱讀網上版: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