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上周又派出孫明揚放風,表明政府將致力解決現時樓宇供求失衡的問題,新措施將於10月公布。
市場的反應如何?平靜。地產股略為反彈,但只是借港股向好之勢上升,並非對政府的意向投支持票。這倒不難理解,因為樓市經過6年下挫,政府期間多次推出救市措施,結果是樓價繼續滑落,製造更多負資產。
從孫公之談話內容分析,政府未來之政策是收緊供應及放寬限制炒樓措施。社會上對於這個方向有兩種看法,一派認為扭轉供求不平衡,有助樓價回升,帶動樓市復甦;另一派則認為經濟不復甦,樓市難以好轉,故改變供求解決不了問題。兩派所言,各有道理,但筆者以為,經濟與樓市之關係,猶如雞與雞蛋,互相影響,不宜只着眼於其中之一,在雙管齊下之餘,亦要看看政府在哪一方面下功夫會有更佳效果。
失業率高,市民的買樓能力與意欲下跌,但除了買樓自住的市民外,還有一些是投資者,他們對樓市的前景比失業率更為關注,失業率只是影響樓市的其中1個因素,樓宇供求亦是1個很重要的因素,若供求失衡可以扭轉,單是投資者的買盤已足以令樓價回升,當樓價回升,亦會引發更多投資買盤入市。香港經濟一直與樓市緊密掛鈎,龐大的負資產個案嚴重打擊消費,樓價回升可拯救負資產及衍生正面的財富效應,對刺激消費,帶動經濟復甦非常重要。
由經濟復甦帶動樓市復甦,固然理想,但需要時間及世界經濟配合,政府可以努力,但把握不在己,香港目前一團糟,政府還應乾等嗎?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