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內容 竟教初級簿記<br>中大校外課程貨不對辦

財務會計內容 竟教初級簿記
中大校外課程貨不對辦

【記者譚秀嫺報道】政府鼓勵終身學習,但有關大學校外課程的投訴則屢有發生。中文大學校外進修學院一個課程被指貨不對辦,學員批評課程內容由「財務會計」變成「初級簿記」,認為是「搵笨」。校方堅稱課程無問題,問題只出在教師。教育界促請當局加強對各大學的校外課程監管。

同學:簡直係侮辱
黃小姐報讀了中大校外進修學院的「第十一屆現代辦公室行政及科技文憑課程」兼讀班,須修讀八個科目,其中一科是「財務會計」。她表示,根據課程簡介,課程應較着重財務分析,但教師只用了半堂講這課題,卻花了六堂講授基本的簿記知識。
她質疑這課程要二千多元學費,所學的卻是八百多元就可以讀到的初級簿記;而且考試比簿記還淺,有同學說「簡直係侮辱」,估計是校方不想太多同學不及格。
黃小姐不滿說:「政府不斷叫人進修,但係又冇監管」。經學生多次投訴後,校方決定讓該批學生免費重修該科,或退回學費六成。

已停止聘用該教師
中大校外進修學院院長李仕權表示,學院的課程設計都經過中大教務委員會的多重諮詢和審批,質素保證機制無問題;只是教師未必掌握到教學方法而已。他強調,有關兼職講師擁有工管碩士及註冊會計師資格,從事會計業相當長時間,其資歷和工作經驗是符合要求的,但學院決定不再續用該教師。
立法會教育界代表張文光說,如果九堂中有六堂不是教課程大綱上的內容,便肯定有問題;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的校外課程都曾被投訴,顯示監管不足,政府現時大力發展副學士及校外課程,應迅速完善監管機制。身為中大校董的他說,將會跟進此事。
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亦表示,學院有責任監管教師是否根據課程大綱授課,以及在聘用教師前,應先行試用及觀課,確定其適合教書;由於有部份校外課程可以申請持續教育基金資助,各院校更須小心監管質素,以免公帑被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