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皇家馬德里搶客,還是受新推行的分段入場措施影響?今年香港書展的入場人數,未能打破去年的紀錄,參展商的生意額更是大不如前。只有政治漫畫及個人增值書籍在逆市中大行其道,反映出市民對政治和個人發展的追求,已成為當今社會的潮流。 記者:盧文烈
【本報訊】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昨日閉幕,一連六日的展期共吸引四十二萬七千人次入場,人數較去年少五千人。有參展商怒轟今年首次推行的分段入場措施「趕客」,令整體生意額較去年下跌兩成。不過,政治諷刺漫畫、工具書以及改善語文的書籍卻仍能一枝獨秀,在書展中熱賣。
昨日是書展的最後一日展期,中午過後,入場人數開始增多,到下午五時,會場已擠得水洩不通,不少市民都趕來搭「尾班車」,以求在最後階段購得心水書籍,部份參展商則作最後衝刺,將書本售價調低,其中大眾書局英文圖書由原本以七折發售,改為買四本有半價優惠,吸引了不少市民「入貨」。
至於次文化堂攤位,昨日全日可謂其門如市,社長彭志銘透露,《建華之亂》及《孽留屬兒》兩本新書,分別售出一萬本及七千多本,其中有三至四成的顧客更是十多歲的年輕人,反映年輕人對現時社會非常不滿,政府應該關注。
除政治諷刺漫畫大受歡迎外,其他如增值健體題材的書籍、工具書、教授普通話的書本,以及與沙士有關的書本均大受歡迎,例如三聯書店出版的《普通話聽說訓練》以及《香港航空百年》便分別售出數百部;有參展商更窺準皇家馬德里即將來港獻技的熱潮,售賣碧咸專輯,共售出逾千本。
彭志銘表示,政治漫畫銷情雖一枝獨秀,但其他書籍的銷售量則下跌兩至三成,他歸咎主辦機構貿易發展局的一連串新安排令人流大減。「實行上下午入場措施,令一點至三點成個場冇晒人,唔畀人喺會場內搞簽名會,更加係反智,香港嘅讀者一向好自律,根本唔會造成混亂。」
今年租了三十一個攤位的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市場推廣主管黎敬嫻亦表示,初步估計今年書展的營業額較去年減少一至兩成,原因除經濟不景外,分流措施不當亦有影響。「新入場措施令上晝就靜英英,下晝就迫到死,啲人見到咁迫,買書嘅意欲都冇晒啦。」她希望貿發局明年取消有關安排。
大眾書局負責人朱素貞形容今年的書展「旺丁不旺財」,並批評分流措施「趕客」,除了玄學及知識性書籍較受歡迎外,愛情小說及兒童讀物的銷量分別跌一至兩成。
貿發局發言人表示,六日的展期共吸引了四十二萬七千人次入場,與去年的四十三萬二千人次非常接近,入場人數已是歷來第二高,其中周五夜書市的人流更打破紀錄,至於周六夜書市,他則笑言可能「俾皇馬拉咗啲客」,所以入場的人數較周五少。
對於有參展商不滿實行上下午進場措施,貿發局表示會檢討,但強調該局委託調查公司在書展期間進行的調查發現,受訪的五千名進場人士中,七成滿意分段入場安排,七成贊成明年繼續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