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國經濟數據表現參差,第2季GDP雖錄得2.4%增長,但當中最大貢獻來自政府國防開支,失業率下降至6.2%,但卻是因為有556,000人放棄找尋工作不被計在內所致,7月份供應管理協會製造業指數錄得51.8,比6月的49.8高並且衝破50的擴縮臨界線,但是否能維持尚須觀察;其餘消費者信心下降、非農業就業職位減少等等卻又將上述「利好」消息沖淡。那麼美國經濟究竟會否一如債券市場齊心合力高唱的持續復甦,抑或股票市場欲升還回之表現告訴我們仍有保留,甚或外滙市場美元可能展開另一潮跌浪給人們帶來不宜過信的啟示?
毋庸置疑,目前好淡兩派說法都各有其理據,可謂旗鼓相當,然雙方都缺乏說服力,經濟前景何去何從,莫衷一是,都是靠估。數據或消息給樂觀者燃點希望,但金融市場的表現有時又為悲觀者增添憂慮,相信連格老和斯諾心中亦「無」數,個個有如瞎子摸象。
儘管有人覺得「布拉格」落重藥──減息、減稅、推低美元,甚至打仗等法寶盡出,光從這個病人的反應,便知可能斷錯症。筆者卻不敢苟同,但先此聲明,筆者並非絕對看好美國經濟,只不過相信「布拉格」之能耐,一如8月2日欄所指,他們是經過周詳部署,應有能力力挽狂瀾於既倒而已。須知道美國過去3年接二連三發生事故,經濟受到重創,短期要醫好一個內傷嚴重的病人,談何容易,要保命首先必須用特效藥鎮住,然後再尋求固本培元之方法。明年大選,豈可掉以輕心,所以無論如何都要頂住,既然下半年已可毋須擔心,明年嘛!便大把時間部署啦,nosweat!
王冠一